“虚拟物品交易”(如虚拟灯笼、虚拟香火等)、“会员等级特权”(如优先进入特窟、与专家虚拟见面等),甚至提出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共同成立商业化运营公司的构想。
“尤其是这个运营公司,”李哲重点强调,“必须由总部控股,确保战略方向和利益分配的主导权。姜组长你可以担任CTO,负责技术,运营和市场交给专业的团队来操盘,这样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姜窈静静听着,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收紧了。李哲的方案,核心目的昭然若揭——不仅要快速榨取项目的商业价值,更要彻底掌控“数字敦煌”的未来发展方向,将她和她团队的努力,变成姜世维派系资本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院长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姜窈:“小姜,你的看法呢?”
姜窈迎上李哲看似诚恳实则咄咄逼人的目光,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李经理,感谢总部和您的看重。但我们的立场没有改变。元宇宙项目首先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创新传播工程,其次才考虑商业价值。您提出的这些运营模式,很多都与敦煌文化的严肃性和研究院的公益性定位相悖,尤其是虚拟物品交易和引入外部资本控股,我们无法接受。”
李哲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姜组长,做事不能太理想化。没有强大的资本推动和专业的市场运营,再好的项目也可能昙花一现。总部投入了这么多资源,总要看到回报吧?”
“回报有很多种形式,李经理。”姜窈寸步不让,“提升敦煌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标准建立,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些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至于商业回报,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原则,有序、有度、有品地开展,收益反哺保护与研究。”
“那点反哺,够干什么?”李哲语气带上了几分讥诮,“姜组长,你别忘了,你这个项目总负责人的位置,以及所有的资源投入,最终都需要总部的认可和支持。如果项目迟迟不能证明其巨大的商业潜力,恐怕……下次董事会,我就很难再为你说话了。”
又是这一套。威逼利诱,毫无新意,却依旧有效。姜窈感到一阵深深的厌烦,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力。她可以应对技术的难题,可以协调内部的纷争,却难以摆脱这种来自体系高层的、以资源和权力为武器的掣肘。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秦漠拿着一份文件站在门口,神色平静:“院长,您要的关于北朝洞窟彩塑数字复原的伦理审查报告,我整理好了。”他的目光扫过室内的三人,在姜窈脸上停留了一瞬,仿佛洞悉了一切。
“哦,好,秦工你来得正好。”院长似乎找到了打破僵局的机会,“我们正在讨论元宇宙项目后续运营的事情,你也听听。
第四十六章:暗流与晨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