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丫头……不,姜窈。”
他改变了对她的称呼。
“我以前觉得,你们这些搞科技的,不懂。觉得你们会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得面目全非。”李老的声音有些沙哑,“这几个月,我看着你们折腾,吵架,较劲……也看着你们,怎么一点点地把这些颜色、这些线条,从石头里,从墙壁上,‘请’下来,让它们在你们那个……那个虚里(虚拟世界里),活过来,而且活得……更有精神头了。”
他顿了顿,仿佛在积蓄力量,然后,无比郑重地说道:“我今天,服了。”
这三个字,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我服的不是你们卖出去多少钱。”李老指了指屏幕,“我服的,是你们没忘了本,没丢了魂。是你们让这些东西,用你们年轻人的法子,飞出去了,飞到那些我们这些老家伙够不着的地方去了。这比我们关起门来自己琢磨,强!”
他看着姜窈,眼神无比认真:“往后,你们这个数字化的摊子,有什么需要我这个老头子出力的,尽管开口。别的不敢说,这对敦煌的老玩意儿还算认得几分。我给你当个顾问,你看,行不行?”
这一刻,姜窈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这不是伤心的泪,是喜悦的泪,是被理解的泪,是所有付出得到最高认可的泪。
她用力点头,声音哽咽却清晰无比:“行!太行了!李老,谢谢您!有您给我们掌舵,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实验室里响起了热烈的、由衷的掌声。这掌声,既是献给成功的商业试水,更是献给李老这位传统匠人代表的彻底折服与融入。
“华盖·星辰”的秒空,不仅带来了宝贵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它用事实证明了“文化+科技”商业模式的巨大潜力,并彻底赢得了研究院内部最顽固堡垒的支持。姜窈的数字化之路,从此拥有了最坚实的根基和最宝贵的智囊。
敦煌的守护者们,无论年轻还是年长,无论手持画笔还是代码,终于真正地站在了一起,面向同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