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七章:《农具与骑兵的对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那个小庄园会很需要这台,传奇的手扶拖拉机的。”

    作为《纽约时报》的总编辑,他要是看不出来这个美国军方的著名评论员。

    就是来给乔治.史密斯当托的,那他可就白干这个总编辑了。

    可是谁让自己的老板和那位史密斯家族的族长,老史密斯先生是好朋友呢。

    这位老史密斯先生的一个孙子,想要搞些事情。

    他这位做爷爷的还能不支持一下吗?

    再说这两篇文章虽然一个是在做广告,一个是在当托。

    但他们写的东西还真的是很不错。

    至少这里面写的应该都是事实。

    毕竟在东边的那个穷国家里的一个穷地方。

    不但能够打出来这样的一个大胜仗,还奇迹般的生产出来手扶拖拉机。

    这两件事,就已经是非常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了。

    这两天的报纸的销量就足以说明一切。

    既然噱头已经起来了,那就要使尽全力把这个噱头的价值全部给榨干净。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报社总编辑该干的事情。

    于是等这篇军事评论文章和乔治.史密斯的那篇文章,再一起登上头版的时候。

    这篇就是军事爽文加广告的文章又火了一把。

    随后又有美国的政治评论员和农业协会的评论员,都通过自己这边的角度。

    对东方大陆的局势,和新型农用机械对于美国农民的帮助等等方面,都发表了评论文章。

    一时间东方议题和东方的军事智慧,以及那辆还没有出现在美国的手扶拖拉机,就全都火了起来。

    而在国内这边,消息最为灵通的魔都的各个报社。

    也在第一时间找到了《纽约时报》驻魔都的记者站。

    请求转载这篇文章。

    等到这篇文章在国内出现的时候,整个国内的军政两界,和国内各方的势力,也都是议论纷纷。

    而民间对于在国内陕北那个穷地方,突然能够自己生产手扶拖拉机的事情,则是感觉到了兴奋异常。

    那毕竟也是用发动机带动的一种车不是。

    这能生产拖拉机了,不也就是能生产带轮子的汽车了吗。

    这是妥妥的骄傲啊。

    光头佬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狠狠的把这份报纸给摔到了桌子上。

    “娘西皮,来人,让吴定昌来见我,就说我要问他,我们和德国人在株洲建的那个汽车厂。

    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的自己生产汽车。

    而不是用德国人的配件去组装汽车。

    娘西皮的,在陕北那个穷地方,那些泥腿子都能自己生产拖拉机了。

    可我们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到现在了,竟然连汽车配件都不能完全自己生产。

    他吴定昌这个实业部长还能不能做下去。

    就这么和他说。

    你和他说完了,再让他来见我。

    还有,让戴科长先来见我。”

    (这是光头对戴笠平时的称呼,一直如此,偶尔叫雨农,直到戴笠死。)

    “是”

    听到了招呼进来的,光头佬办公室的秘书,一直站在门口,听着光头佬说完最后的命令后,立即转身出去传达去了。

    没过多长时间,调查统计局(前缀有敏感字)二处处长戴笠,来到了光头佬的办公室门口。

    擦了擦脑门上,因为跑的太快而冒出来的汗,

    平复了呼吸之后。

    在门外大声喊道:“报告,调查统计局,二处处长戴笠,奉总裁令,前来报道。”

    “进来吧”

    办公室里传出来了光头佬是奉化口音。

    “是”

    轻轻的推开了办公室的房门。

    戴笠进来后,又转身轻轻的把门关上。

    这时他才大步,但落脚却极轻的向着光头佬走去。

    在距离光头佬三四米的距离时戴笠停下了脚步。

    然后微微低头,说道:“戴笠见过校长。”

    “嗯,戴科长来了。”

    光头佬说着话,但人却没有转身。

    只是站在地图墙前,看着墙上挂着的大幅敌我态势图。

    而现在已经联合起来的陕北,这个时候还是被标注着敌人的颜色。

    好半晌,戴笠感觉自己的内衣已经完全被冷汗给湿透了。

    他知道今天校长找他来是为了什么事。

    九成以上,是为了那个美国人写的那篇报道。

    可是戴笠敢对任何人动手,却唯独不敢对那些美国人动手。

    尤其是那个姓史密斯的美国记者。

    因为那位心眼极小的宋夫人,在这篇报道发出来的第一时间就给他打了电话。

    电话中宋夫人告诉他:“那位叫乔治.史密斯的美国记者,是在美国非常有分量的史密斯家族的成员。

    不要以为他现在只是《纽约时报》的小记者,你就可以对他动什么手脚。

第七十七章:《农具与骑兵的对决》-->>(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