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六章:谁说我们不会做生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您看,我们这台拖拉机的发动机,可是一台大功率单杠柴油机。

    它的体型小巧,动力强劲,维修简单,质量可靠,而且还省油。

    他最大可以拉到十八马力,它可是一个真正的小个子大力士。

    您再看这台手扶拖拉机,虽然它的结构简单,但是它的功能却非常多。

    他通过更换不同的农具,可以犁地、可以粉碎土块、可以耙平土地,还可以起垄。

    加上播种机械它可以播种。

    换上收割刀具它就可以进行收割。

    嗯,最后当给它挂上一个拖斗的时候,它还可以成为一个,能拉三四吨货的运输车辆。

    只要对它的车轮进行更换,它就能在任何地形上去使用

    用钢轮,它就可以在泥泞的田地间和乡间小路上奔跑。

    换上橡胶轮胎,它就可以在公路上奔驰。

    所以说,它就是一个农民人家真正的好帮手啊。”

    冯先生介绍完了这辆手扶拖拉机之后,就让司机开着拖拉机继续去翻地去了。

    随后转头,意味深长的看向了站在他旁边,眼睛紧紧盯着慢慢远去的手扶拖拉机。

    和那拖拉机拉着的双头重犁犁开的土地的。

    这位来自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纽约时报》的记者。

    乔治.史密斯。

    根据特科的同志给他的情报,这位二十多岁,年轻的《纽约时报》记者乔治.史密斯。

    出身于在美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史密斯家族。

    尤其是在美国军方,更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和人脉。

    陕北这边能允许一个美国记者来到这里进行采访,可不会不去做任何调查的。

    而各国记者,本就是各国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之一。

    他们每一个记者的身份和背景,特科的同志们都是非常感兴趣,并愿意了解清楚的。

    哪一个记者愿意和自己亲近,哪一个记者能够起到重要桥梁作用。

    那一个记者可能本身就有着特殊的背景或是任务。

    这些都是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了解清楚的。

    而这一次之所以选择了乔治.史密斯来到陕北采访。

    总部当然也是有着自己的意图。

    “冯先生,这可真的是一个好东西,至少比我在美国看到的,那些汽油的手扶拖拉机要好用方便的多。

    冯先生,我有一个可能会有些冒昧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向您询问。

    当然,这个不是采访的问题。

    这是我的一个私人问题。”

    冯先生这时笑着说道:“当然没有问题,史密斯先生既然来到了我们这里。

    那我们之间就是朋友了。

    朋友之间,一定是相互坦诚,知无不言的,您请问吧。”

    乔治.史密斯问道:“这个手扶拖拉机是你们自己设计生产的吗?

    

第七十六章:谁说我们不会做生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