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章:艰难的浇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是指和其他两根梁相比较,可不是说这根梁不重。

    而四柱,顾名思义,就是四根柱子。

    这四根柱子的技术要求可是非常高的。

    它们要求要绝对笔直。

    表面不能有任何缺陷。

    因为这四根柱子的作用,除了支撑作用之外。

    它们还是四根定向导轨。

    没有它们的定向,那么锻锤的上下运动就会出现偏向。

    那弄不好一台锻压机也就报废了。

    而想要得到一台锻压机,铸造是永远都离不开的手段。

    铸造看着简单,只是把钢水倒进模具里就行了。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铸造,是在工业机件加工中,最吃经验和技术的工种之一。

    它的危险性也是最大的。

    而铸造机件。

    越是铸造大件,就越需要老道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

    因为它的危险性,也是直线提升的。

    为了铸造这台锻压机。

    几乎全军所有技术最好,经验最多的铸造师傅们,全都聚在了一起。

    而冶金实验室的那些技术员们,也都是在和老师傅们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铸造这三个大家伙的方法和流程。

    后世陈常在所在的兵工厂,虽然也有高炉和钢炉。

    也有铸造车间。

    但是他也只限于知道这些设备的情况。

    对于铸造这一行,他也就是知道个大概的流程。

    他毕竟不是专业的铸造师傅。

    他也不可能知道铸造行业中,很多都是绝活的铸造小窍门和小办法。

    那些都是大师傅们吃饭的本钱。

    当陈常在来到了正在开技术会议的一个大窑洞里时。

    十几个铸造师傅,还有那些技术员,还在确定最后的铸造计划。

    这二十多天来,这些人谈论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铸造计划。

    当陈常在加入到整个铸造团队的讨论中后。

    作为铸造经验最多,年纪也是最大,也是这次铸造任务总领队的铸造师傅张师傅。

    对陈常在说道:“陈厂长,咱们这次所要铸造的大家伙。

    以前大家都没有铸造过。

    这三个大件,那个最大的底座地梁,就要十四吨。

    那个顶梁,也要十一吨。

    最轻的那个滑梁也要六吨半。

    想要一次性浇筑这么多钢水进去非常困难。

    因为我们原来的炒钢池,最大的也才能出一吨钢。

    这样是不行的。

    而且厂长你的要求是,这些部件必须得用钢水浇筑。

    所以我们就重新建起来了九座,需要用机器带动炒钢棒的,两吨容量的炒钢池。

    这九个池子,以及和他们配套的高炉。

    不管是高炉还是炒钢池。

    它们使用的,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取土,同一炉烧出来的窑砖。

    同一批煤炭烧出来的钢焦碳。

    哪怕是石灰也是同一个地方的。

    这样就可以尽最大可能的,保持钢水的一致性。”

    说到了这里,张师傅停了下来,因为陈常在递给了他一颗自己卷好的旱烟,又亲手给他点上了。

    他自己也点上一根后,把烟盒里剩下的烟,让他的学生给其他师傅们都分了下去。

    然后对张师傅说道:“张师傅,

第三十章:艰难的浇铸-->>(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