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峡谷实验至今获得的所有数据,陈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
结论是明确的:创世粒子技术在宏观尺度上切实有效,能够克服极端环境催生出生命,并且所创造的生命具备在真实环境中独立演化、适应的潜力。
这一阶段的成果是令人满意的,它成功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
但陈瑜的思维并未止步于此。
他清晰地认识到,到目前为止,他所做的一切,本质上仍是在复刻星际联邦学者们曾经走过的路——验证技术,观察结果。
这对于掌握基础原理是必要的,但对于志在超越、寻求更高掌控力的他而言,还远远不够。
他不仅仅想复制一个环境,或者观察生命在设定好的框架内自行挣扎。
他想要更深层次地介入,更精细地引导,探索创世粒子更广泛的应用边界。
这个已经初步成型的峡谷试验场,正是进行下一步探索的理想平台。
一个新的实验构想在他脑中形成:不再进行一次性的大规模投放,而是转为长期、微量、持续地向峡谷环境中注入创世粒子。
他调整了能量发射器的输出模式,将其设置为低功率的间歇性运行。
每次只会向峡谷中释放极其微量的活性创世粒子,这些粒子不足以引发剧烈的环境重塑,但其携带的“创造”与“重组”特性,将持续不断地、温和地影响着峡谷内现有的生态系统。
他的目的很明确:在不引发生命不正常、爆炸性蓬勃发展的前提下,利用这种神奇粒子的力量,持续为峡谷内的生命演化进程提供一个稳定的“加速器”。
他想观察,在这种持续的、温和的催化作用下,这些已经初步适应了死亡世界环境的生命,其演化路径会被引向何方。
它们是否能突破简单植物和微生物的范畴,在加速的时光中,最终演化出更复杂、更能适应乃至利用这个恶劣星球环境的高级生命形态?
这是一个更为宏大,也更具风险
第351章 生命峡谷(五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