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随着实验性虚空盾发生器在新企业号NCC-1701-A的预定位置安装完毕,一个系统性的测试与理论完善阶段随即展开。
陈瑜提供的技术蓝图虽然精妙,但其背后的维度空间理论体系与联邦现有的物理模型存在显著差异。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工程安装,更是一次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深度探索。
联邦科学院迅速组建了一个跨学科团队,由斯波克领导理论组,斯科特负责工程实现,旨在彻底理解并消化这项异界技术。
测试首先在隔离的实验室环境和船坞中的低功率状态下进行。
陈瑜的传感器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全程记录着每一次能量脉冲、每一次维度涟漪。
首次低功率激活时,他观测到预设坐标点成功撕裂了一个微观尺度的空间接口,连接上了一个被斯波克团队预先筛选的次级维度碎片——一个近乎绝对虚无、物理规则停滞的“口袋空间”。
测试用的低功率相位光束射向护盾生成区域,光束并未如常反射或散射,而是在接触点诡异地扭曲、收缩,随即消失无踪,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巨口吞噬。
传感器清晰地显示,其能量特征瞬间出现在连接的“口袋空间”并迅速衰减至背景噪音水平。
“通道稳定性达到百分之九十四点七,能量转移效率符合理论预期。”斯波克在数据汇总后报告,他的眼神显示出高度的专注,“初步数据支持陈瑜贤者提供的空间拓扑模型。该维度表现出极佳的‘吸纳’特性,未观察到信息回馈或维度污染迹象。”
斯科特则更关注实际运行,他反复检查着发生器与船体能源网络的连接点:“难以置信!能量主要消耗在维持通道本身上,护盾场几乎不产生热量负载!这和我们硬抗攻击的偏导护盾完全是两个概念!”
他的团队开始着手优化能量分配,确保在突发高负载下通道不会因能量波动而崩溃。
随着低功率测试的成功,
第342章 物质重构(六更)-->>(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