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息地撤离徐州城下,昼夜兼程,赶往预设的决战区域。
九里山至云龙湖之间的一片相对开阔,但又有丘陵、水泊可资利用的地带。
时间紧迫,将士们不顾疲劳,拼命构筑工事。
火炮被巧妙地隐蔽在丘陵反斜面或树林中,火枪兵们挖掘散兵坑和交通壕,设置鹿砦拒马。
张煌言的水师也派出了小艇,沿云龙湖及附近水道巡逻,提供侧翼掩护和预警。
一名叫石敢当的工兵哨官,带着他的手下,连续奋战一天一夜,硬是在一片泥泞的洼地前,用沙包和木头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前沿壁垒。
他对手下的弟兄们说:"咱们多流一滴汗,打仗的时候就能少流一滴血!把这工事修得牢牢的,让鞑子的骑兵撞个头破血流!"
整个华夏军阵地,如同一张巨大的、带着尖刺的蛛网,在九里山前悄然张开,静待着猎物的到来。
鳌拜的大军,终于抵达了徐州外围。
他接到了徐州守军雪片般的求援信,又亲眼看到城外华夏军"庞大"的营垒和"猛烈"的攻势(实为覃勇的佯攻),心中焦急。
"华夏军主力正在猛攻徐州!城内危在旦夕!
"鳌拜判断,"必须立刻击溃城外之敌,解徐州之围!"
他命令前锋骑兵加速前进,试探华夏军虚实。华夏军的斥候骑兵与清军游骑在广阔的平原上爆发了多次小规模交锋。
这些交锋惨烈而迅速,双方都在试图摸清对方的底细。 一名叫马如风的华夏军斥候队长,率领一队轻骑,与数倍于己的清军斥候遭遇。
他们利用地形且战且退,用精准的骑射和几枚手榴弹,成功阻滞了清军斥候的深入,并抓回了一名舌头,为李定国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马如风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战友拼死抢回。
夜幕降临,九里山前,华夏军阵地一片寂静,只有巡逻队的脚步声和远处徐州方向隐约传来的炮声(覃勇仍在佯攻)。
阵地上,将士们抱着武器,靠在工事里休息,眼神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他们知道,决定华夏命运的一场大战,明日或许就要在这片土地上上演。
李定国巡视着阵地,看着这些沉默而坚定的士兵,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望向北方清军大营的方向,那里灯火连绵,如同繁星。
"鳌拜……明日,这淮海平原,便是你的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