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山将信将疑地照办了。当清军主力气喘吁吁地爬到半山腰时,后方悬崖上突然传来几声巨响!
    “轰!轰!轰!”
    剧烈的爆炸声在山谷间回荡,清军后队瞬间人仰马翻,乱作一团。与此同时,左侧制高点的火枪响了,虽然只有几支,但精准的射击瞬间放倒了领队的把总。
    赵大山见状,大吼一声:“砸!”准备好的滚木礌石轰隆隆倾泻而下!
    前有滚木,后有“惊雷”,侧有冷枪,清军顿时魂飞魄散,哭爹喊娘地向山下溃逃,丢下了几十具尸体和不少兵器。
    这一仗,规模不大,却打得干净利落,尤其是那威力巨大的“***”和精准的火枪射击,让黑虎军上下看得目瞪口呆。
    赵大山一把抓住覃宏武的手,激动得声音发颤:“覃队长!不,覃长官!俺老赵服了!从今往后,黑虎军上下,听你号令!”
    收编黑虎军,只是第一步。覃宏武展现出卓越的组织和军事才能。
    他并没有急于扩张,而是首先对黑虎军进行初步整训,教授队列纪律、基础战术,并将带来的武器优先装备给表现突出、纪律性强的队员。
    同时,他派出工作队成员,分头联系太行山中其他义军。
    有的义军头领桀骜不驯,覃宏武便亲自上门,有时甚至不惜以武会友,凭借过人的身手和清晰的道理折服对方;
    有的义军缺粮少药,他便调动通过秘密渠道从河南转运来的物资进行支援。
    他的名声很快在太行山区传开——“武昌来的覃队长,仗义,有本事,跟着他有肉吃,有鞑子杀!”
    零散的义军如同溪流汇入大江,短短两三个月,覃宏武麾下便聚集起了近两千人马。
    他按照华夏护国军的编制,设立了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直属特务队(由原工作队队员和黑虎军精锐组成)。
    队伍的壮大引起了清廷的警觉。驻守河南怀庆府的清军参将,调集麾下三千绿营兵,并纠集地方团练数千,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进山“围剿”,扬言要一举荡平“太行山匪”。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一些新加入的义军头领心生怯意,提议化整为零,躲入深山。
    覃宏武站在简陋的沙盘(用泥沙和石块堆成)前,目光冷静:“不能躲!一躲,民心就散了,我们好不容易建立的根基就没了!这一仗,必须打,而且要打赢!”
    他仔细分析了敌情:三路清军,中路是主力,约两千人,由参将亲自率领,装备有少量火炮;左右两路各千余人,多是团练,战斗力较弱。
    “集中兵力,打掉他一路!”覃宏
第74章太行铁流-->>(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