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伤者,再偷偷瞄一眼那边安静蹲坐、仿佛在监督着他们的雪魄,最终都艰难地点了点头。
    “向守备划分得公道,我们黑苗峒……认了。”
    “我们李家坳……也同意。”
    一场眼看就要流血的冲突,终于在向拯民的公正调解和雪魄的无形威慑下,得以和平解决。
    向拯民立刻对随行的覃玉派来的助手吩咐道:“立刻通知覃姑娘,派人运送石材过来,就在我方才划定的界限上,立一座界碑!”
    几天后,一座一人高的青石界碑立在了那片缓坡地上。碑身打磨得光滑平整,正面刻着清晰的界线图示和“苗寨汉村地界”字样,背面,则刻上了覃玉亲笔题写的六个大字——“各族共居,和睦为贵”。
    这界碑和碑文,不仅明确了土地的归属,更像一个无声的警示和期盼,矗立在那里。
    而在界碑不远处,阿朵带着她的医护队,设立了一个临时的“草药站”。她们不仅为这次械斗中受伤的双方村民免费医治、敷药,也为周边苗汉两寨的百姓看看日常的病痛。
    起初,两寨的人还有些隔阂,不好意思过来。但看到阿朵她们一视同仁,耐心细致,药到病除,慢慢地,前来求医问药的人就多了起来。苗家大娘和汉家媳妇在草药站前排队时,难免会聊上几句家长里短;受伤的苗家汉子和李家后生,在敷药时也可能互相递碗水。
    阿朵还特意教他们辨认几种常见的、双方寨子周边都有的止血消炎的草药,告诉他们以后有小伤小痛可以自己先处理。
    这小小的草药站,仿佛一股润滑剂,在苗汉两寨之间,悄无声息地消融着往日的坚冰。虽然不可能立刻亲如一家,但至少,敌意和戒备在一点点减少。
    向拯民携虎调解,公正划界;覃玉立碑明界,题字寓和;阿朵设站疗伤,普惠乡邻。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仅圆满解决了具体的土地纠纷,更用实际行动,将“民族和睦”的理念,播撒到了基层的土壤里。
    消息传开,施南府辖区内其他一些存在类似隐患的村寨,也都暗暗收敛了争斗之心,开始学着用协商而非械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向拯民和他所代表的施南府新政的公信力,在民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雪魄依旧每日巡视在施南府周围,它或许并不完全理解自己在那场冲突中扮演了多么关键的角色,但它能感觉到,这片土地上的戾气,似乎少了一些,而那些看向它的目光里,敬畏之中,也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依赖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