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6章 夏虫不可语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作能力的批评,而是对题材选择的批评。

    是那些人凭着自己狭隘的文学观念,认为处理宏大议题的作品天然高于处理私人内心世界的作品。

    用唐老的话来说,那叫噪音。

    无需理会。

    于是顾远面上依旧保持着微笑:“感谢您的提问,但我想纠正一个前提。”

    “文学的价值,从不以题材的‘大’或‘小’来衡量。”

    “《追风筝的人》是我的远行,《星辰的私语》是我的归途,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如今的文学版图。”

    说罢,顾远点点头,示意下一位记者提问。

    但是刚才那位记者却是不依不饶,抢先出口:“我们理解您的文学追求,但您被公众誉为‘青年担当’,这意味着社会对您有更高的期待。”

    “当现实中仍有许多宏大议题需要发声时,您选择用一部被部分评论称为‘沉溺于个人小情小爱’的作品来面对读者。”

    “这是否是一种对自身影响力的回避,或者说,是对青年榜样这一社会角色的某种……辜负?”

    顾远脸上的笑容隐去。

    他语气沉稳,听不出情绪:“担当的内涵,不应该如此狭隘。”

    “一个健康的社会,既需要有关怀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也需要有引导个体构建健全人格的微观探索。”

    “我认为,教会年轻人如何正确地审视内心,理解情感的重量并学会尊重与成就他人,这本身就是最基础也是最珍贵的担当。”

    “将大爱与小爱割裂并对立,是一种认知上的浅薄。”

    虽然顾远的语气很克制,但从他的用词上,在场的记者都已经听出这位年轻作家隐含的锋芒。

    不少记者出于好心,纷纷七嘴八舌提出自己的问题,避免顾远再度与那个疯记者纠缠。

    但还是晚了。

    她用最尖锐的声音提出最尖锐的质疑:“很精彩的论述,但外界有一种声音认为,您创作《星辰的私语》,并非出于您所阐述的文学追求,而更像是一次精明的商业计算。”

    “利用您自身的青春形象和一段备受关注的

第146章 夏虫不可语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