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回报。”
她重新提笔,正要再写,想起皇帝提及京畿防卫时的眼神,心头又是一阵烦闷。
“哥哥那边……再传话过去,让他近日约束好部下,夹起尾巴做人!还有,让他暗中查查,最近有没有什么生面孔在打听……二十年前的事。”
帝都波谲云诡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南疆潞州,却是另一番景象。
连日暴雨,潞江水位暴涨,浑浊的江水如同咆哮的巨龙,不断冲击着脆弱的堤岸。
沿岸良田、屋舍已有多处被淹,灾民哭号之声不绝于耳。
年轻的钦差万俟真,一身沾满泥泞的官袍早已看不出原本颜色,他站在一段岌岌可危的堤坝上,指挥着兵丁和征调来的民夫加固堤防。
风雨打湿了他的头发,紧贴在额前,更显得他面色苍白,唯有那双眼睛,燃烧着焦急与不屈。
“快!沙袋!再堆高一些!那边!对!堵住缺口!”
他的声音已经嘶哑,却依旧用力呼喊着。
“大人!大人!歇歇吧!您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
随从试图将一件蓑衣披在他身上,却被他推开。
“现在哪是歇的时候!你看这水势!”万俟真指着脚下汹涌的江面,浪头一个接一个拍打着堤坝,每一次撞击都让大地微微颤抖,“一旦决堤,下游三县十几万百姓怎么办?”
他虽是钦差,代表朝廷。
但初来乍到,地方官员表面恭敬,实则阳奉阴违。
赈灾钱粮被层层克扣,用以加固堤坝的材料以次充好,征调民夫也阻力重重。
那些地方豪强、积年老吏,根本未将他这个空有热血、毫无根基的年轻京官放在眼里。
“万俟大人,”潞州通判赵德明撑着油伞,踱步过来,“下官知道您心系百姓,可这加固堤坝,非一日之功。您看这风雨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了,不如先回城歇息,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万俟真转头,怒怼赵德明,“赵通判!等到堤坝垮了,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那时还议什么!是议如何推卸责任,还是议如何多捞些抚恤银两?”
赵德明被他呛得脸色一阵青白,强笑道:“大人这是哪里话……下官
第四十五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