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童装店的阳光与信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没过三天,这大妈又掀开门帘进来,这次没拎菜篮子,倒提着个布袋子,进门就扬着嗓门喊:

    “林老板!我来买加绒外套!”

    风把她的声音吹得亮堂堂的,身后跟着五个宝妈,有的推着婴儿车,有的手里牵着蹦蹦跳跳的孩子,叽叽喳喳的。

    大妈把布袋子往收银台上一放,里面是小半袋红通通的小番茄:

    “自家阳台种的,没打药,你尝尝!”

    她指着货架上的深灰色加绒款:“就要 120 码的,我家娃上次穿你家衣服,说比别的软和!”

    至于那件沾了饭粒的粉色外套,林凡没扔。

    他先坐在操作台旁,用指甲轻轻抠掉衣领上的饭粒 —— 干硬的饭粒粘得紧,他抠的时候特意放轻了力道,怕勾坏布料。

    接着放进搪瓷盆里,倒了半瓶婴儿洗衣液,瓶身上印着 “无荧光剂”,倒出来是淡淡的奶香味。

    泡了十分钟,他用软毛刷顺着布料纹理刷,水慢慢变成浅粉色,冲了三遍,直到水里再也没有泡沫。

    之后放进海尔婴儿衣物紫外线消毒机,按下开关时,机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30 分钟后取出来,外套还带着点温热的消毒味。

    最后,他把外套挂在收银台旁的展示架上,别了张浅蓝色小卡片,上面写着 “已消毒,仅作展示”。

    旁边还摆了一小瓶同款洗衣液,有人指着外套问起,他就拿起洗衣液晃了晃,笑着说:

    “就算是退换的衣服,我们也会这么仔细处理 ——

    用婴儿专用的洗衣液洗三遍,再消毒半小时。大家给孩子买衣服,图的不就是个安心嘛。”

    月底盘点时,店员小苏指尖划过退换货登记本,纸面还留着淡淡的铅笔印 ——

    最上头那行写着 “碎花罩衣,张大妈”,她想起老人家来退衣服时的模样:

    藏青色围裙还没摘,手里攥着罩衣的衣角,袖口那圈菜籽油渍没洗干净,像撒了把碎金,

    “孙子吃饭泼的,我擦了半天没擦掉,怪我没看紧……” 话里带着歉意,小苏没提 “影响二次销售”,只笑着接过衣服,帮她填了退款单。

    剩下四件倒都是崭新的,不过是尺码差了点:有件粉色连体衣买大了一号,宝妈抱着刚会扶站的娃来换,说

    “忘了这小家伙这个月又长了两厘米”;还有件牛仔裤买小了,来换的阿姨还顺带拎了袋刚烤的饼干,“上次你们帮我留货,这点心意别嫌弃”。

    但账本另一页的红笔数字却透着惊喜:

    之前每月回头客总在 45 人上下,占比刚过 30%,这个月数字却跳到了 82,55% 的占比让小苏一抬头就能撞见熟面孔 ——

    穿米色针织衫的李姐推着婴儿车来,车筐里还放着上次没买完的小袜子;扎着丸子头的王嫂牵着娃,进门就喊 “上次试的蓝色外套还有吗”。

    这天下午,常来的赵姐抱着件藏青外套走进来,刚坐下就把手机递到小苏面前:

    “你看你看,我同事给娃买的钱老西外套,洗一次就起球,袖口那线都开了,像挂了串小毛线球。”

    说着她又把自家娃穿的同款外套拽过来,翻出袖口给小苏看:浅灰色里子干干净净,连胸口绣的小鸭子眼睛都没掉,

    “我家这个穿俩月了,娃天天在幼儿园爬滑梯、滚垫子,洗了三次还跟新的一样,比贵五块钱值多了!”

    正聊着呢,门口又进来个穿格子衬衫的宝妈,手里捧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浅蓝连体衣。布料洗得有些发白,领口的螺纹却没松垮,袖口也没起球。

    她把衣服轻轻放在柜台上,眼里带着软乎乎的笑:

    “这是老大穿的‘笑笑童装’,质量好得很,我想留着给老二穿。今天来订件明年的新款,就要这种软乎乎的料子,娃穿得舒服。”

    小苏指尖碰了碰连体衣的布料,还能感觉到洗过无数次后的柔软,像晒过太阳的棉花。

    县城市场逐渐稳定后,林凡又把目光投向了乡镇。

    他翻了半个月的县城地图和人口数据:县城周边有 5 个乡镇(李家庄、王集镇、刘村铺、赵湾、陈屯);

    常住人口中 0-6 岁儿童近 8000 人,其中李家庄 1800 人、王集镇 2100 人,是孩子最多的两个镇。

    但他跑了两次集市发现,这里的童装大

第四十二章:童装店的阳光与信任-->>(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