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9章 先生高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皇帝猜忌的领兵大将,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而他方孝孺,作为挑起这一切事端的导火索,王保保的部下,北元的朝臣,会放过他吗?

    他会被千刀万剐!

    挫骨扬灰!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命大,毫发无伤地从北地回来了。

    那他又成了什么?

    一个卖主求荣,向乱臣贼子摇尾乞怜,甚至助纣为虐,替新主去招降敌国大将的无耻小人!

    他方孝孺的名字,将会被钉在儒林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他一生所学,所信,所守的一切,都将化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

    诛心!

    这才是真正的诛心之计啊!

    比杀了他,还要狠毒一万倍!

    “嗬……嗬……”

    方孝孺的喉咙里发出漏风般的怪响,他想呼吸,却感觉肺部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攥住,空气都吸不进去。

    眼前金星乱冒,天旋地转。

    “方学士?”

    那内官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是那样的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催促,“接旨吧。陛下还等着您启程呢。”

    启程?

    启程去死吗?

    方孝孺猛地抬起头,那张蜡黄的脸上,双眼因为极致的恐惧而凸出,布满了血丝。

    他死死盯着那卷明黄的丝绸,那哪里是什么圣旨,分明是一条吐着信子的毒蛇!

    他想拒绝。

    他想嘶吼,想大骂这荒唐的命令,想指着这内官的鼻子痛斥朱栢的残忍和歹毒!

    可是,他不能。

    他看到了内官身后,那些禁军腰间的佩刀。

    看到了他们那如同看死人一般的眼神。

    抗旨不遵,是什么下场?

    满门抄斩!

    他死了,没什么。

    可他方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人,他的妻子,他的儿女,他的族人……

    他们何其无辜?

    难道要因为他方孝孺一个人的名节,让整个宗族都为他陪葬吗?

    一瞬间,万般念头如同乱麻般纠缠在他的脑海中。

    忠君,气节,性命,家族……

    这些他曾经看得比天还大的东西,在这一刻,却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局。

    他感觉胸口那道刚刚结痂的伤口,猛地裂开了。

    温热的液体瞬间浸透了内衫和层层包裹的白布,剧烈的疼痛让他浑身筛糠般颤抖起来。

    “老爷!”

    方夫人再也忍不住,发出一声凄厉的哭喊,扑了过来。

    “别碰我!”

    方孝孺用尽全身力气,低吼一声。

    他伸出颤抖的双手,那双手因为失血和恐惧而冰冷僵硬。

    他知道,当他的指尖触碰到那卷丝绸的时候,他方孝孺,就已经死了。

    不是肉体的死亡,而是精神和灵魂的彻底湮灭。

    “臣……”

    他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一个字,耗尽了他毕生的气力。

    “……领……旨……”

    当他的手指终于碰到那冰凉滑腻的丝绸时,方孝孺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整个人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谢……恩……”

    最后两个字,轻得像一声叹息,消散在浓重的血腥味和药味之中。

    在他彻底失去意识前,他看到了孔夫子的牌位在他眼前轰然倒塌,摔得粉碎。

    内官面无表情地将圣旨放在他已经无力合拢的手中,转身,对着身后人淡淡说了一句。

    “去请太医来,给方学士治伤。别让他死了。”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

    “至少,别让他死在金陵城里。”

    方府的惨然,丝毫没有影响到金陵城中那压抑而诡异的气氛。

    消息像是长了脚的耗子,在皇城各大衙署的阴暗角落里飞快地穿梭。

    当“方孝孺接旨”的消息传到文华殿时,殿内短暂的死寂之后,爆发出了一阵嗡嗡的议论。

    一个内侍碎步跑进殿来,附在齐泰耳边低语了几句。

    齐泰那张原本紧绷的脸,瞬间舒展开来,甚至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意。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都比刚才洪亮了不少。

    “诸位同僚,方才宫里传来消息,方孝孺方学士,已经接下了陛下的旨意!”

    他环视一圈,刻意顿了顿,享受着众人投来的注目。

    “方学士深明大义,不避斧钺,愿亲赴贼营,以三寸不烂之舌,劝说王保保归降!”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什么?方学士他……他真的接了?”

    窃窃私语声中,黄子澄“霍”地一下站了起来,满脸激动得通红,接旨的是他自己。

    “高义!先生高义啊!”

    他对着宫城的方向,遥遥拱手,声嘶力竭地喊道,眼角甚至还挤出了几滴浑浊的泪水。

    “方先生不愧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是天下士子的表率!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此等风骨,山高水长!”

    齐泰满意地点点头,接过话头,声音里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正气”。

    “黄大人说得没错!方学士此行,乃是为国尽忠,舍生取义!他所代表的,是我大明朝廷的煌煌天威,是我皇家的无上仁德!”

    他瞟了一眼殿内那些面面相觑的官员,语气陡然变得严厉起来。

    “我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国难当头,方学士以一介文弱之躯,尚敢以身犯险,我等手握兵权的武将,身居高位的文臣,难道还有畏缩怯战的道理吗?”

    这一番话说得是冠冕堂皇,掷地有声。

    一些年轻的官员被他说得热血上涌,纷纷附和。

    “齐大人所言极是!我等当以方学士为榜样!”

    “没错!!”

    但更多的老油条,只是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一个六部的小官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人嘟囔:“这不是让方学士去送死吗?陛下怎么会下这样的旨意……”

    他话还没说完,旁边一个年长的同僚立刻用手肘狠狠捅了他一下,压低声音,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闭嘴!你想被拖出去砍头吗?这是陛下的‘仁德’,是方学士的‘高义’,懂了吗?”

    那小官吓得一哆嗦,瞬间脸色煞白,再也不敢多说一个字。

    黄子澄听着殿内逐渐统一的赞颂之声,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他捋着自己那几根稀疏的山羊胡,摇头晃脑地开口,一个运筹帷幄的智者。

    “陛下与殿下此举,实乃神来之笔啊!诸位想想,方先生乃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他的话,分量何其之重?那逆贼朱栢再怎么猖狂,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斩杀当世大儒吗?”

    他环视众人,见大家都在听,便更加得意。

    “他不敢!他若杀了方先生,便是与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他那‘清君侧’的幌子,将不攻自破!届时,天下汹汹,人人得而诛之!”

    “高!实在是高!”

    齐泰抚掌大笑,“如此一来,无论成与不成,我朝都稳立于不败之地!方学士此去,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啊!”

    两人一唱一和,将一桩明晃晃的“借刀杀人”之计,说成了一场光耀千古的义举。

    殿内的气氛,从最初的惊惧,惶恐,渐渐转为了亢奋和激昂。

    方孝孺不是被逼着去送死,而是主动请缨,慷慨赴义。

    他们举起茶杯,以茶代酒。

    “为方先生贺!”

    “为陛下贺!”

    “为我大明贺!”

    “先生高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