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06章四个要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多有敌后抗战经历学员的强烈共鸣,他们不住地点头,眼神也亮了起来。

    接着,他拿起代表“阻击部队”的标识,但数量很少,只在几个最关键的隘口、桥梁位置,像钉子一样牢牢楔住。

    “第二条,阻。” 他的手指点在这几个孤零零的标识上,

    “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和弹药进行‘层层阻击’,所以,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些阻击点,不是为了歼灭敌人,而是为了迟滞。

    一个班,一个排,依托险要地形,用冷枪、冷炮,用最小的代价,纠缠住敌人先头部队几个小时,甚至一个晚上,就是巨大的胜利!”

    “淮海时,在碾庄,我们是怎么用一道道血肉防线,硬是把邱疯子的机械化兵团钉死在那里,

    为我们主力围歼那个杂牌兵团争取到宝贵时间的?

    不就是靠这种顽强、不惜一切代价的阻击吗?

    一个连打光了,一个营顶上去,一个村庄反复争夺几十次。

    那时候我们也没有坦克对坦克,但我们有敢于抱着炸药包冲向敌坦克的勇士,有利用弹坑、断壁逐屋抵抗的智慧。”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现在,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阻击点,不是为了歼灭,而是为了迟滞,

    用最小的单位,像一颗颗钉子,楔在关键节点上,用空间和牺牲,为主力换取时间。”

    台下许多来自中原野战军的学员,听着眼眶有些发红,用力地抿着嘴,显然是想起了牺牲的战友,更从中看到了这套战术思想的延续。

    然后,他指向后勤补给线。

    “第三条,散。” 他解释道,

    “不能再依赖集中、大型的兵站和仓库。

    那在敌人空中侦察下就是活靶子。

    我们必须建立分散、隐蔽、小型的补给点,像蚂蚁搬家一样,在前沿和后方之间建立起多条隐蔽的、小股的运输线路。

    损失一个点,不影响全局。”

    “这更是我们的老传统了。

    游击战的原则是什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