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范围: 军委、总部、兵团级以上主要指挥员
起草单位: 志愿军司令部联合调查组
核心内容摘要:
本报告旨在客观反映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我军主力向北转移过程中暴露出的严重问题,以供高层深刻反思,避免未来再遭类似损失。
一、第五次战役后期,我军补给线已延伸至极限,远超“礼拜攻势”可持续范围。
多数部队断粮已达2-3日,弹药基数普遍不足0.5个。
转移途中,后勤梯队弹药、粮食、伤员运输队。成为敌空军重点打击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仅后勤人员伤亡及失踪即达八千余人,损失骡马三千余匹,被炸毁粮食、弹药车辆无法计数。
某兵站医院遭空袭,逾两百名重伤员与医护人员一同牺牲。
因极度饥饿、疲劳,非战斗减员激增,许多战士倒在北撤路上,未能牺牲于枪林弹雨,却殒于饥疲交加。
二、在敌高强度电子干扰及空袭下,我军无线电通讯极不稳定,徒步通讯员伤亡惨重、速度缓慢。
某主力师师指挥部与下属三个主力团失去联系长达三十小时。
在此期间,该师无法掌握部队位置、敌情动向,无法有效协调撤退与掩护,导致其中一个团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误入敌军预设伏击圈,遭受重创。
各级指挥员在信息隔绝的情况下,只能依据最初命令和有限情报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有效配合。
三、我军转移阶段,敌集中其坦克集群,在绝对空中优势掩护下,沿主要公路线实施快速穿插、分割。
我负责断后的部队,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火箭筒数量少,且弹药不足,面对敌军坦克往往只能依靠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进行血肉之搏,牺牲巨大。
数据佐证:在一条关键撤退路线上,敌军一个坦克营配合摩托化步兵,在一天内穿插迂回达四十公里,成功分割我军两个师的联系,导致被割裂的部队陷入各自苦战,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