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
然而,人去楼空,除了证明他确实有能力、也有决心实施复仇之外;
并未留下任何能指向其当前下落或所谓“同伙”的有效线索。
张宏这个人,仿佛在完成复仇后,便彻底人间蒸发了。
治安局只能布下常规监控,严密监视其可能接触的旧关系与社会痕迹;
但所有人都明白,希望渺茫。
案件调查至此,陷入了僵局。
“又是这样……”治安官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无力。
近期一连串的案件,都是如此。
目标明确,手法狠辣,事后清理极其干净,还会留下这种充满个人复仇色彩的语句。
治安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连凶手的尾巴都摸不到,仿佛是在和一群幽灵作战。
上面给的压力很大,要求尽快破案,平息影响;
同时又要控制知情范围,避免引发更大的恐慌和对执法体系的不信任。
一周后,调查报告的最终版不得不形成。
在来自上层“尽快破案”的巨大压力下,报告的结论部分带着几分不得已的模糊:
“……综合现场证据、物证检验及历史卷宗,基本认定此案系由在逃人员张宏(原炸药工程师)为子复仇所主导。”
“鉴于现场存在诸多无法合理解释的疑点,不排除有不明势力介入协助。”
“本案将与此前系列复仇案件并案处理,并对张宏进行全网通缉。”
与此同时,对外统一口径则变成了:
“燃气管道泄漏引发的意外爆炸,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无能吗?
或许。
但更多的是身处庞大机器中的无奈。
治安官隐隐感觉到,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幕后推动着这一切,治安局只是被动应对的棋子。
追查下去,谁知道会触碰到哪方势力的利益?
不如就此结案,既能对上有所交代,也能避免引火烧身。
然而,陈泰的死,如同在已经暗流汹涌的釜城,又投下了一颗巨石。
消息尽管被尽力压制,但在特定的圈子里,依旧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