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官立刻收住了哭天抢地的模样,脸上换上了沉痛与决绝交织的表情,声音中带着一种被误解的急切:
“校长,学生关闭电台,绝非拥兵自重,更非藐视东家与军事委员会,实在是当时形势危如累卵,万不得已而行此下策”
“学生当时指挥的除了本部和粤军外,剩下的全都是一群没有长官的残兵败将,他们之所以还未溃散,誓死于日寇在南京城内巷战,全赖学生以及学生之精锐在前线同将士们浴血奋战”
“学生率部一退,这些本就惶惶不安的部队必然瞬间土崩瓦解,争相逃命,我淞沪,南京两战残存的精锐必将全军尽覆于下关码头”
“面对东家的拳拳爱护之心,学生心里感激,但当时摆在学生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学生深知,抗命不遵是杀头的大罪,但学生更知,若学生一走,当时南京城内近十万将士下场如何”
“学生权衡再三,这才不得不下令关闭电台”
这个时候了,要是再说是指挥部遭到了轰炸,电台被炸毁肯定是不行的,那样只会让李学文在校长心里落下一个满口谎话,死不承认的印象。
李学文只能实话实说,明明白白的告诉校长,电台就是我下令关的。
这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就连背对着李学文的校长,也不由得有些动容。
明知道是杀头的罪过,抗命之事一出,就算能活下来,原本大好的前途也必然断送,这样的将领,在国军里系统里,那可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心里已经原谅了李学文抗命的事,但是校长面上依旧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是冷哼一声,不悦的说道:“巧舌如簧,强词夺理,照你这么说,反倒是我们这些在后方指挥的,不明前线情况,瞎指挥了?”
可不就是嘛,如果不是你大校长胡乱微操,要不然的话,南京怎么可能打成这个样子。
战前说死守一个月,才刚十来天,一看到伤亡太大就急吼吼的下令撤退,不知道国军能攻能守就是不能撤,一撤必溃散吗?
心里
第240章 小小校长,轻松拿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