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47章破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和后来《雪原》系列的初稿放在一起,能清晰地看到一条从生涩到成熟的轨迹。

    周苓知道,真相从来不是喊出来的,是藏在这些细碎的痕迹里的。她联系老艺术家赵教授时,老人正在画室里修补旧画。听她说完陈迹的困境,赵教授没立刻表态,只是让她把陈迹的手稿和历年作品照片带来。当看到那本二十岁的素描本时,老人的手指在纸页上摩挲了很久,突然说:“你看这张雪原的光影,他二十岁就懂‘藏光’,现在《破晓》里的光,是从这藏光里长出来的,怎么会是抄袭?”

    那天下午,赵教授主动录了段视频,对着镜头翻着手稿:“我认识陈迹二十年,他的画笔从来没离开过北方的土地。你们说他的‘新北方画派’是噱头,可你们看看这些手稿,从 2003年到 2023年,他画了二十年的雪原、枯树、冻土,这不是噱头,是扎根。”视频发出去的那天,周苓正在整理陈迹的创作过程图——有张《雪原・归鸟》的初稿,上面用红笔标注着“鸟的翅膀要低一点,像被风吹得贴在身上”,旁边还有几幅小图,是不同角度的鸟翼草稿,最下面一行小字:“2019.12.7,雪后,在松花江畔看鸟归巢。”

    开放画室的那天,来了三位记者。最开始他们还带着质疑的神色,直到看到陈迹趴在画架上修改《破晓・四》,阳光从天窗照进来,落在他背上,颜料在他指尖凝固成小块,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偶尔抬头,对着画布皱着眉,嘴里念念有词。有位女记者想拍他的侧脸,却不小心碰倒了画架旁的颜料罐,靛蓝色的油彩泼在地板上。陈迹没生气,只是蹲下来,用手指蘸着颜料,在泼洒的色块上画了只小小的鸟:“这样就不浪费了。”那一刻,女记者突然明白,眼前这个满身颜料的男人,不是外界传言的“投机者”,他的世界里,只有画。

    夜色漫进画室时,陈迹终于放下了画笔。他走到沙发旁,周苓正趴在桌上整理媒体的反馈,电脑屏幕亮着,上面是网友的留言:“看了赵教授的视频,才知道陈迹画了二十年,不容易。”“今天去了画室,他连喝水都在想构图,

第 47章破晓-->>(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