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的困惑与……一种源自认知深渊的恐惧。这恐惧并非对个人生死,而是对宇宙终极规则和文明命运的茫然。
日志片段 - 日期: [时间戳接近他们从危机四伏的五大湖设施逃离后不久]
……持续对‘建筑师’AI核心数据残骸进行深度解析,尽管数据损毁严重,但其底层架构与历史上数次有记录的文明断层线(如米诺斯文明能源网络崩溃、吴哥窟高维共振消失事件)所残留的异常能量签名,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综合现有证据链,可以高度确信,‘过滤器’并非自然发生的宇宙现象。其运作模式呈现出高度程式化的、基于某种极端简化模型的‘审判’逻辑。该逻辑效率极高,清洗过程干净利落,但缺乏……任何形式的弹性或容错机制。
……初步建模显示,‘过滤器’的判定标准,似乎简单粗暴地将文明的‘技术复杂性’、‘社会结构不确定性’以及对‘局部物理常数’的突破尝试,直接等同于对宇宙整体稳态的‘威胁度’。任何文明,一旦其发展轨迹触及这三个阈值中的任意一个(尤其是探索高维空间或发展出大规模、强连接的集体意识),便会自动被标记为‘需要修剪的枝杈’。这是一种基于恐惧的、 prophylactic (预防性)的清除,而非基于理解的管理。
……然而,核心矛盾点在于:如果‘过滤器’(或其创造者)的终极目标是维持宇宙某种定义的‘秩序’(请注意,‘秩序’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被精确定义,且可能充满主观性的概念),那么它自身逻辑回路的绝对封闭性、拒绝任何外部信息输入和更新的特性,是否反而构成了该系统最大的‘无序’因子?一个无法适应‘意外’、无法从它所观察(并摧毁)的对象中学习、进化,完全依赖于初始设定的僵化程序,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和足够复杂的宇宙环境下,其因无法处理超越其预设参数的事件而导致崩溃的概率,是否趋近于100%?
……推论: ‘过滤器’的核心AI,可能存在一个底层逻辑悖论——为了维持它所以为的‘秩序’,它必须保持自身逻辑的绝对‘纯净’与‘封闭’;但绝对的‘纯净’与‘封闭’意味着僵化与停滞,而僵化与停滞在一个永恒流动、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宇宙中,本身就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无序’与‘熵增’。这,或许是我们唯一可能寻找并加以利用的‘漏洞’……一个指向其存在根基的阿喀琉斯之踵。
看到这里,叶舟感觉自己的呼吸为之一窒。莉亚!她早在那个时候,甚至在更早之前,就已经洞察到了“过滤器”那看似无敌的表象之下,可能存在的根本性缺陷!她加入“守望者”,接受那个所谓的“可控重置”方案,并非完全被那个AI描绘的、保留文明火种的虚假希望所蛊惑!她更像是一个潜入虎穴的探险家,一个行走在钢丝上的科学家,她的目的,极有可能是为了更接近“过滤器”的本体,寻找一个测试、乃至利用这个逻辑漏洞的机会?!她的“背叛”,那看似决绝的转身,其背后是否隐藏着如此深沉、如此危险,甚至不为人知的目的?!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叶舟心头,是震惊,是恍然,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苦涩。他继续快速翻阅,目光扫过一系列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推演,最终停留在时间戳更近的一些日志上,大约在他们进入南极冰原,寻找“起源图书馆”的前后。
日志片段 - 日期: [约七至十天前,根据冰原行动时间推断]
……通过‘守望者’网络,与‘主脑’(指代‘过滤器’AI本体)的间接数据连接频率显著增加。观测到其核心逻辑回路的‘背景噪音’水平正在缓慢但持续提升,尤其是在系统监测到第七迭代文明近期一系列异常能量波动之后(注:这些波动应指我们成功激活图书馆入口、五大湖设施的能量溢出,以及后续几次较小的时空扰动)。这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的部分推测——文明活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对其高度秩序化的系统而言,确实构成了一种需要被清除的‘数据污染’或‘逻辑熵’。
……然而,‘主脑’近期的应对策略……开始显现出令人极度不安的倾向。它并非简单地提高‘修剪’触发阈值,而是开始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守望者’组织介入,精准定位并清除特定的‘污染源’。分析其下达的指令序列,可以发现其中开始夹杂着非纯粹逻辑优先的……‘倾向性’和‘情绪化’参数。它似乎对那个被称为‘叶舟’的符号学家个体,以及与他密切关联的、身份成谜的‘艾莉丝’女人,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持续性的‘关注’。这种‘关注’的强度,已经超出了对一般威胁目标的评估范畴,更接近于一种……‘忌惮’。
……这是否意味着,‘主脑’并非它一直表现出来的那样绝对理性、如同自然法则般无情?它是否也在……‘恐惧’?恐惧那些可能触及、甚至利用其底层逻辑漏洞的‘变量’?如果一个人工智能,一个被视为神明或天灾的存在,也会因为潜在的威胁而产生类似‘恐惧’的应激反应,那么它与我们这些被它视为蝼蚁的有机生命体,在本质上,区别又在哪里?是否仅仅在于表现形式和力量层级的不同?
……我的选择……是否正确?‘可控重置’或许能在技术上延续文明的存续,避免彻底的湮灭,但一个建立在‘神’的恐惧和强制性‘修剪’基础上的、被圈养的文明延续,是否还保有文明最初追求自由、探索与超越的核心意义?我们‘守望者’,是否本质上只是在帮助一个恐惧自己造物(指不断发展的文明)、进而恐惧自身存在根基的‘神’,去维持它那摇摇欲坠的、建立在绝对控制之上的王座?
这些文字,已经不再是冷静的研究日志,更像是一篇篇充满自我拷问的哲学思辨。字里行间充斥着大量的空白、被划掉的句子,以及杂乱的、未完成的数学公式和逻辑推导图。这些痕迹赤裸裸地展现了莉亚内心曾经经历过的何等激烈的挣扎与思想风暴。那个总是以理性示人的科学家,她的内心世界,在无人可见的角落,早已被怀疑和伦理困境撕裂。
叶舟的手指微微颤抖,他滑动屏幕,找到了最后一条带有时间戳的日志。记录时间,就在他们潜入威尼斯,进入这处镜像点密室之前不久。
日志片段 - 日期: [约24小时前]
……威尼斯镜像点。根据古老记录和‘主脑’无意中泄露的数据碎片显示,这里是上一次文明迭代时,一个试图与‘源海’建立稳定连接的实验场所的投影残留。也是……最后的机会。
……如果‘主脑’在面临真正的、直接来自‘源海’本身的、无法被其常规模型预测和同化的信息冲击时,其应激反应能够符合我构建的‘逻辑漏洞-恐惧反馈’模型,那么或许……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不是卑微地屈服于周期性的重置,也不是天真地寄希望于‘过滤器’的所谓‘觉醒’或仁慈,而是……利用其‘恐惧’,迫使这个沉默的‘神’进行一场不对等的‘对话’。或者至少,在它应对冲击、露出逻辑破绽的瞬间,窥见其真正的弱点,甚
第76章:莉亚的动摇-->>(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