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径已是天壤之别。
队伍很快便来到了桃源村村口的牛马车站,王老五听到动静赶紧出来迎接,安置马匹。
也早有眼尖的村民跑去报信,谢里正和谢广福正在磨坊这边巡视工地,闻讯快步迎了出来。
与去年的紧张惶恐不同,如今的谢里正腰杆挺直了许多,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谢广福则依旧是一副沉稳从容不卑不亢的模样。
“小老儿(草民)恭迎县令大人及各位上官!”两人躬身行礼。
齐安翻身下马,虚扶一下,语气比去年温和了不知多少:
“谢里正、谢先生不必多礼。本官此行,一是为亲眼见证‘百日收’收割称重,二是例行巡查村务,几日不见,贵村气象更胜往昔啊。”
“托大人洪福,托朝廷恩典。”谢里正笑着应答,言语间已颇为得体自如。
得知县官们的马匹都已经安置妥当,他侧身引路,恭敬道:“大人,各位上官一路辛苦,眼看已近午时,不如先移步淮月楼安顿下来,用些茶饭,歇息片刻,下午再行考察?”
齐安颔首:“如此甚好,有劳谢里正带路。”
一行人便朝着村中那座崭新的三层楼阁走去。
淮月楼那融合了新中式风格、简洁大气又不失雅致的外观让这些见惯了传统建筑的官员们眼前一亮。
他们上回来吃席,来的晚了些,没赶上和崇实的先生们还有承景帝一起视察村中的基础建设,所以这次的“视察”任务颇为繁多,估计要在淮月楼长住些时日了。
步入大堂,更是让众人有种耳目一新之感。
平整光洁的青石板地面,宽敞明亮的空间,大堂中间靠墙处设着造型简洁的木制总台,墙上挂着那幅意境悠远的《桃源春晓图》,两边不同风格的用餐环境,整个布局,与传统客栈的拥挤昏暗截然不同,处处透着一种清爽与秩序。
“这……这淮月楼,倒是别致!”督邮忍不住低声赞叹。
“格局新颖,光线充足,看着就舒坦。”主簿也点头附和
第470章 县令齐安下乡见证‘百日收’收割场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