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五章 以荣誉裹挟真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划中最具风险的环节。

    陈阳利用其协调的职权,在对北上军列路线进行“优化”时,会刻意规划一些看似合理的“辅助路线”或“临时补给点”。

    例如,一列从沈阳出发,满载兵员和弹药的军列,原本应直接经白城抵达阿尔山。

    陈阳会在调度命令中注明:“为减轻主干线压力,提高效率,该次列车部分车厢于彰武站进行编组分离,经由通辽线绕行,并于洮南站进行临时补给与检修。”

    “洮南”这样的地点,往往就处于活跃的抗日游击区边缘。

    当列车按照“命令”在这些站点停靠时,早已伪装成当地劳工,铁路维护人员或者甚至伪满洲国路警的接应人员,便会利用这短暂而“合法”的停靠时间,在夜幕或混乱的掩护下,迅速将标记好的“特殊物资”卸下,转移到早已等候的马车,驴车或直接由人力扛走……

    整个过程的时机,对接暗号,转移路线,都经过周密的计算和演练。

    完成后,列车会继续它的旅程,调度记录上一切正常,仿佛只是一次普通的战时运输调整。

    随着陈阳的操作一次次成功,一条隐形的,高效的补给线悄然成型。

    一批批宝贵的物资,穿越了日寇严密封锁的铁路网,如同生命的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华北各地抗日根据地,尤其是太行山区的红军总部。

    太行山深处,一些部队的弹药储备得到了补充,伤病员因为得到了磺胺等药品而得以挽救,

    拆卸的迫击炮被重新组装起来,成为了打击日寇碉堡的利器,甚至还有一些珍贵的润滑油和特种钢材被用于维护和制造武器。

    这些补给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力量对比,但在日军残酷的“扫荡”和经济封锁下,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陈阳的行动虽然隐秘,但并非毫无痕迹。

    首先察觉到异常的,是梅机关的特务。

    他们在对占领区“治安状况”的例行分析中,隐约发现了一些不对劲!

    某些地区的“土八路”的活跃度和战斗力,似乎并未像预期的那样,随着诺门罕战事的进行和日军兵力北调而显著下降,甚至在局部还有所增强。

    虽然他们暂时无法将这与后方的物资运输直接联系起来,但敏感的嗅觉已经让他们产生了疑虑。

    其次,在满铁和日军后勤系统内部,一些零星的、关于“物资清单微小偏差”或“调度路线略显迂回”的报告,也开始悄然出现在某些部门的案头。

    只是这些报告在“北方优先”的巨大声浪和日常的繁忙中被淹没或者被归结为“战时不可避免的混乱”。

    沪市,梅机关!

    梅机关的情报网络,如同潜伏在阴影中的毒蛇,对任何一丝异常的气味都极其敏感。

    几份来自不同渠道、指向物资流动微妙异常的报告,被谨慎地整理后,放在了副机关长晴气庆胤的案头。

    此事牵涉到由内阁、军部和满铁三方背书的“战时特别运输协调本部”,更直接关联到那位新任副部长陈阳。

    晴气庆胤不敢怠慢,在获得情报之后立即前往南方运输部。

    傍晚时分,他来到陈阳的办公室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确保姿态无可挑剔,然后才轻轻敲响了门。

    “进来。”里面传来陈阳平静的声音。

    晴气庆胤推门而入,看到陈阳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批阅文件。

    他立刻上前几步,在距离办公桌适当的位置停下,身体微微前倾,恭敬地行礼。

    “陈部长,打扰您工作了。”

    陈阳从文件上抬起头,见是晴气庆胤,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是晴气君啊,不必多礼。有什么事吗?”

    晴气庆胤保持着恭敬的姿态,语气谦逊地开口道:“嗨依。冒昧前来,是因为机关在整理近期情报时,发现了一些非常琐碎,嗯,但我个人觉得有必要让您知晓的情况。”

    “考虑到您目前总揽运输协调重任,认为应当及时向您汇报,由您来圣断。”

    “哦?”陈阳似乎提

第二百五十五章 以荣誉裹挟真相-->>(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