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印刷厂所刊印的没有刊号的油印小册子。
    这本名为《蛀虫》的小册子,用极其煽动性的语言,详细描绘了“阳光商贸”老板林永仁与大阪商会田中理事的不知名的远房亲戚在横滨开办的贸易行之间,有无数金额可疑的资金往来。
    小册子甚至附上了经过处理的汇款凭证影印件,并直指这一切是“帝国肌体上的恶性脓疮”,呼吁“彻底清算”。
    一石激起千层浪!
    租界内的中外报刊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转载、评论。
    尽管日方控制的报纸极力驳斥,称这是“敌对势力恶意中伤,破坏圣战后方稳定”,但谣言凭借着其“部分真实”的细节和符合人们对官僚系统腐败想象的逻辑,如同病毒般在街头巷尾以及茶楼酒肆间疯狂传播。
    甚至连一些外国通讯社也开始关注此事,发出电讯稿,询问东京方面对此事的看法。
    压力,如同黄梅天的低气压,沉甸甸地笼罩下来,从沪市一路蔓延至新京,直抵关东军司令部和东京大本营。
    影佐祯昭在梅机关办公室内大发雷霆,将一迭报纸狠狠摔在桌上,朝晴气庆胤怒吼道:“无能!蠢货!连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干净!让帝国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面!”
    他面前的李群和刚刚被紧急召来的晴气庆胤都低着头,不敢出声。
    “查!给我一查到底!”影佐目光如刀,先扫过李群,“李主任,76号负责内部甄别,凡是与后勤部、满铁运输部有过密接触的人员,全部过筛子!宁可错杀,不可漏网!”
    “哈依!”李群冷汗涔涔,他知道这把火终于还是烧到了自己这边,内部清查向来是最得罪人,也最容易引火烧身的。
    影佐的目光又转向晴气庆胤,语气稍缓,但依旧冰冷:“晴气君,你曾是机关内最优秀的调查官。”
    “也是九条阁下最倚重的助手。”
    “此事关系帝国声誉与前线路途,影响极其恶劣。”
    “我命令你,调动梅机关一切资源,负责外部证据收集与核实。”
    “报纸上的这些所谓‘证据’,无论真假,我要看到最专业的分析报告!”
    “我要知道,这些消息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是山城中统?还是红党地下交通站?亦或者是我们内部真的出了叛徒?”
    “哈依!属下明白!”晴气庆胤立正躬身,语气沉稳坚定,仿佛一位重新被授予重任的将军。
    然而,在他低垂的眼帘下,却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这一切,正是安田信夫所期望看到的局面,风波越大,压力越强,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才会越疼痛。
    领命之后,晴气庆胤立刻行动起来。她展现出昔日王牌调查官的高效与缜密。
    梅机关的技侦部门开始全力运转,试图追踪那些匿名信和印刷品的来源;的……
    分析专家们对报纸上刊登的数据以及那份小册子里的“证据”进行逐字逐句的研判,寻找伪造的痕迹或可能的泄密源头……
    外勤人员则被撒出去,暗中接触那些报道此事的记者,印刷厂的工人,甚至黑市上的情报贩子,威逼利诱,试图撬开信息的缺口。
    晴气庆胤本人则坐镇指挥,仔细审阅着每一份汇集来的报告……
    看着那些经由安田完善的“证据”,被专家们认定为“具有高度真实性”,“细节吻合度极高”,“非内部人员难以获取”时,晴气庆胤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冰冷的寒意。
    安田信夫对那个体系的了解太深了,他巧妙地利用了真实的流程和那些支离破碎的证据描绘出了完整的过程。
    要是按照影佐的命令,忠实地将这些“调查进展”汇总上报,肯定会进一步加剧了上层的猜忌和恐慌。
    到时候真有人撑不住跳出来,那后果不堪设想……
    陈阳要是出事了,拔出萝卜带出泥,那可是要命的,南方一大票后勤官,运输官都要跟着倒霉。
    看着手里的案情报告,晴气庆胤思忖良久,还是拿起电话话筒:“请接陆运课课长办公室。”
    嘟嘟嘟,一阵忙音后,对面传来陈阳的声音,
第二百四十五章 乃伊组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