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己,生活还要继续。
童峰启动汽车:“怎么回事?李德昌真是凶手的下一个目标?”
韩凌系好安全带,说道:“只是失踪了,见到人才能确定,或者……见到尸体。”
童峰:“能救吗?”
车辆启动,韩凌对这件事持悲观态度:“恐怕来不及了,杀人也就几秒钟,既然已经失踪凶手不会放过他的,也不会再讲究什么仪式,会用最快的速度取命。”
童峰:“只是为了一起车祸?不至于吧?”
韩凌:“结果已经出现聊这些没有意义,如果真是为了给车祸死者报仇,却不知为什么会牵扯到熊川和吴翠翠。
李德昌并未肇事逃逸,留在现场打了120和110,应该不存在所谓的见死不救。”
童峰:“那就是和车祸无关?凶手的作案动机来自于其他方面。”
韩凌想了想,说道:“还是车祸的可能性更大,也许……车祸之前发生了点什么事?比如吴翠翠和熊川间接造成了车祸的发生,或者对车祸死者有过不良行为并造成后果,被嫌疑人顺手一起干掉了。
都决定杀人了,一个人三个人没啥区别。”
童峰:“你说的太轻松了,那可是杀人,区别相当大。”
晚九点。
专案组主要领导和各队长齐聚会议室,商讨连环命案和车祸,外围的追踪已经开始,但结果已经不容乐观了。
李德昌的失踪时间大概在七点半左右,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半小时。
一个半小时,足够做很多事。
李德昌,凶多吉少。
没有人提出其他可能性,那样更像是在欺骗自己,刚查到车祸李德昌就失踪了,巧合很难解释。
而且,车祸和熊川以及吴翠翠都有关联,前者就住在附近,后者每月都会走那条路。
当前,专案组必须将车祸和连环命案关联到一起。
唯一绕不过去的问题是:车祸和熊川吴翠翠有什么关系?
此刻大屏幕显示的是车祸调查卷宗,很详细,其中存在疑点,因为和车祸无关,所以当年办案的交警和刑警在调查无果后,并未深究。
老太太身上钱财的消失,便是其中之一,她有带钱出门的习惯,肇事者李德昌表示不知情。
死者叫朱贵兰,退休前是教师,早年工作单位在车祸地点几公里外的小学,家也在那。
朱贵兰有中度阿尔兹海默症,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糊涂,丈夫已经去世,家人只剩下一儿一女和外孙外孙女。
她是留守老人。
朱贵兰把儿女教育的很优秀,两人全都考上了大学一直读到博士,而后公费出国留学,毕业后留在了国外。
儿女优秀,老人晚年却留守,多少有点凄凉了,不能享受承欢膝下。
当然,儿女可能提出过接走老人的想法,或许是老人拒绝了,不愿离开自己的国家。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三年前,平时照顾朱贵兰的是她外甥女,并非贴身照顾,每天来两次,中午一次晚上一次,也算尽心尽力。
亲戚之间都商量好了,外甥女有金钱支持。
找自家人照顾,要好过找陌生保姆。
朱贵兰身体很健康,有自理能力,只是因阿尔兹海默症偶尔自己外出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外甥女在她身上留了卡片,好心人看到后会帮忙报警。
车祸就是在朱贵兰外出闲逛的时候发生的,走的很远,已经到几公里外了。
车祸发生后儿女回国处理,签了谅解书没有为难肇事者,随后便离开了,母亲去世,这个国家不再有留恋,估计很长时间都不会再踏足。
“有谁会为朱贵兰报仇?”吴滨提出疑问,“儿女都在国外,外甥女没有亲到那种地步而且不具备暴力杀人的身体素质,总不能是学生吧。”
朱贵兰的人际关系除了亲朋好友,也就只有学生了。
梁岩开口:“不好说,要看朱贵兰对待学生的方式,如果是学生,其实画像应该很清晰?”
高秉阳点头:“是学生的话就很清晰,可以这么说:嫌疑人的原生家庭绝对存在问题,导致他的性格相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而朱贵兰在学生时代给了他温暖,恩情大于天。
按照这种假设,作案动机就比较合理。”
众人表示同意。
正常情况下,儿女肯定不至于报
第155章 搜索李德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