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下就炸开了光:南极苔藓的绒毛里裹着银亮的微粒,碰到花田微生物的瞬间,竟缠成了银色的线,和太空气根的荧光频率分毫不差。“它们在交换‘家乡的故事’!”艾琳把屏幕转向大家,能看见微粒里裹着细小的冰花影子,正慢慢融进花田微生物的“流水声”里。
午后的阳光刚把花田晒得暖烘烘,太空站的视频就传了过来。镜头里,那株荷兰风信子的花苞已经鼓得圆圆的,淡紫色的花瓣尖正透着光,宇航员举着摄像头凑近:“它今早突然抖了抖,花苞上沾了点银亮的粉,和你们刚传的南极苔藓微粒一模一样!”
“是苔藓在跟它打招呼!”朵朵举着光谱仪对着屏幕,仪器上的线突然和花苞的光叠在一起,变成了淡紫掺银的线,“你看!它们连上天了!”
孩子们立刻围着手册忙起来:小满把南极发草的种子贴在苔藓旁边,画了条带着小雪花的线连向花田;阿杰用铅笔描亮了之前的圆,现在圆上又多了条通向南极的亮线,像给地球系了条发光的围巾;朵朵则把太空风信子的花苞画在手册最后一页,旁边写着“它在等苔藓的极光”。
傍晚煮桂花豆粥时,王师傅特意多放了把薰衣草,粥香里混着草木的清劲。老奶奶喝着粥,忽然指着田埂边的苔藓笑:“你看,它亮起来了!”大家转头看去,那片南极苔藓正泛着淡淡的银光,和月光草的蓝、向日葵的黄混在一起,把田埂照得像条发光的小路。
夜里,朵朵抱着手册坐在苔藓旁边,光谱仪的屏幕亮着,刚好照到手册上的亮线。她忽然发现,那些线不再是单独的虚线,而是缠在一起的光带——从南极的银、荷兰的紫、新疆的黄,到太空的亮,最后
雪落花田时(续十五)-->>(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