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雪落花田时(续十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须,根须上附着的微生物发出的荧光,竟和地球上月光草的光连成了同一种频率。

    消息传出去的第三天,花田迎来了一批特别的访客:不是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也不是举着相机的游客,而是几个背着画板的老人,还有推着轮椅的护工。领头的老人姓陈,是位退休的天文画家,轮椅上坐着他失明多年的老伴。“听说这里能‘看见’星星和花说话,”陈爷爷摸了摸老伴的手,声音很轻,“想让她也听听这声音。”

    艾琳立刻让人调出了声纹转换器——微生物的活动频率被转换成了潺潺的流水声,太空种子的生长节律成了清脆的风铃响,月光草的荧光则化作了低低的哼唱。当这些声音裹着花田的清风飘进老奶奶耳里时,她枯瘦的手指慢慢抬起来,轻轻碰了碰身边的月光草,嘴角渐渐绽开了笑:“像……像小时候在乡下听的虫鸣,还带着光的暖。”

    那天下午,花田的田埂上多了几幅画。陈爷爷把月光草的蓝、太空种子的银、孩子们的笑脸都画进了画里,最后在角落添了行字:“此处有星落地,生根开花。”苏晴把这幅画挂在了生态研究站的墙上,旁边贴着孩子们写的观察日记,其中朵朵的本子上画着个大大的圆,里面圈着花田、地球、太空站,还有一串连在一起的小人。

    入春的时候,太空站传来了更惊喜的消息:花田的种子在微重力环境下,长出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气根,能吸收太空中的微量水汽——这意味着,或许未来在星际航行中,能靠这些种子搭建“移动花园”。艾琳带着这个消息来花田时,正赶上社区举办的“种子交换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捧着自家的种子赶来,有的要换花田的紫豆种,有的则是来送新培育的品种,比如能在盐碱地生长的向日葵,能开出彩虹色的波斯菊。

    “咱们这哪是交换种子啊,”王师傅一边给客人装种子,一边笑着说,“是在搭一座桥,从这田埂搭到天上去,再搭到别人的家门

雪落花田时(续十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