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雪落花田时(续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田有关的人,包括那些只来过一次的访客。

    在采访过程中,陆远发现了花田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方面:它不仅是植物和人的庇护所,还是许多小动物的家园。在花田的隐蔽角落,居住着刺猬、野兔、各种鸟类和昆虫,甚至还有一只狐狸家庭——就是之前智能灌溉系统保护下来的那一窝,如今已经繁衍到第三代。

    “花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微型生态系统。”小雨兴奋地展示她的观察记录,“不同植物吸引不同昆虫,昆虫吸引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动物的活动又帮助传播种子和养分。”

    陆远的报道引起了环保组织的注意。初夏时节,一支生态研究团队入驻花田,开始进行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他们的发现令人惊喜:在这片不算大的土地上,竟然记录了超过200种植物、80多种鸟类和30多种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

    “这在城市环境中极为罕见。”生态学家赞叹道,“花田无意中成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热点。”

    研究团队的建议下,花田开始有针对性地种植更多本地物种,打造昆虫旅馆和鸟类巢箱,进一步丰富生态环境。这些改变吸引来了更多野生动物,甚至有一些罕见的迁徙鸟类开始在此停留。

    花田的夏季艺术展这次以“看不见的居民”为主题,聚焦那些常被忽视的小生物。林晓创作了一系列精细的昆虫和鸟类画作,小凡则制作了一个声音装置,收录了花田的各种自然声音。

    展览开幕式上,一个意想不到的嘉宾出现了——多年前那个踩坏“节节高”的游客,如今已经成为一名专业的生态摄影师。他特意带来了一组在花田拍摄的生物特写照片,作为当年的“赔罪”的延续。

    “是花田教会我如何真正地看待自然,”摄影师说,“不再只是追求漂亮的风景,而是欣赏每一个生命的价值。”

    夏末,陆远负责的《花田年报》初稿完成。翻阅着这本厚达200页的年度记录,大家都感到震撼。里面不仅有数据和事实,更有情感和故事,完整呈现了花田这一年的生命轨迹。

    “这应该分享给更多人。”陈星建议道。于是,《花田年报》被数字化,上传到“世界花园网”,供所有感兴趣的人免费下载。

    令人意外的是,年报被下载了数千次,甚至有一些学校和社区花园将其作为教学资料。花田的

雪落花田时(续九)-->>(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