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冷风中的暖炉公交站的星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路,把工具箱摆好,又从里面摸出个小台灯:“绘本区光线暗,这个台灯插在旁边,晚上读绘本不费眼。”孙哥立刻搭手,帮他把台灯固定在绘本箱旁,打开开关,暖黄的光刚好落在翻开的绘本上。

    临近中午,阳光透过雨棚的缝隙洒进来,落在贴满照片的墙上。林晓抱着绘本坐在灯旁,男孩推着小塑料车在积木桥上跑,李奶奶织着挂件,张叔和面包店老板娘聊着下午要进的食材,孙哥和王师傅正商量给暖心角装个小书架——是王师傅从店里找的旧书架,要刷成暖黄色,和毛线灯罩配成一套。

    苏晴看着眼前的画面,突然想起老周昨天拍的照片:雨夜里的暖灯、贴满太阳画的支架、林晓抱着靠垫的背影。原来这些细碎的瞬间,就像一颗颗小星星——孙哥的粥、林晓的书签、男孩的积木、李奶奶的挂毯,凑在一起,就成了这条街上最亮的太阳。

    她掏出手机,给白板上的新计划拍了张照,发在朋友圈里,配文:“今天的太阳,多了绘本的香、积木的暖,还有豆沙包的甜——下次,咱们再凑点新的星光吧。”

    评论区里,年轻妈妈很快回复:“明天我带孩子来听林晓讲故事!”老周也发来消息:“我把今天的照片洗出来,下午就贴墙上!”苏晴笑着回复,抬头时,看见男孩举着小塑料车跑过来,喊着:“苏晴姐姐!下次咱们搭个能通到绘本区的桥吧!”

    风从街角吹过来,带着阳光的暖,裹着面包和粥的香。苏晴点头:“好啊,下次咱们一起搭。”

    毕竟这条街的故事,从来都是你带一点光,我添一点暖,慢慢凑,慢慢拼,就成了永远不会暗的太阳。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暖心角,王师傅已经把旧书架搬到了门口,砂纸在他手里来回摩擦,木屑簌簌落在铺好的报纸上。“这书架以前是店里放工具的,刷层暖黄色漆,跟绘本区正配。”他说着,从工具箱里掏出罐油漆,林晓立刻跑过去帮忙:“王叔叔,我帮你递刷子吧!我画画时总帮妈妈调颜料,手稳!”

    男孩蹲在旁边,手里捏着刚才张叔给的草莓,一边啃一边看:“书架上能贴我的太阳画吗?这样小朋友找绘本时,就能看见光啦!”孙哥刚好拎着桶清水过来,笑着点头:“当然能,等漆干了,咱们把你的画贴满书架侧面,再挂几个李奶奶织的小太阳挂件。”说着就把清水递到王师傅手边,帮他擦了擦沾着木屑的手。

    李奶奶的轮椅停在绘本箱旁,手里拿着块浅蓝色的棉布,正一针一线缝书套。“这些旧绘本的封面有点磨破了,缝个书套护着,能多放些日子。”她抬起头,看见林晓递完刷子,正蹲在绘本箱前给孩子读故事,就把缝好的第一个书套递过去:“给你读的那本《小熊的温暖小屋》套上,这布软,孩子翻书不硌手。”

    林晓接过书套,指尖碰着细密的针脚,心里暖融融的。她小心地把绘本套进去,封面露出的小熊图案刚好和书套上的太阳纹挨在一起。“谢谢李奶奶!”她举着绘本给孩子们看,“大家看,咱们的绘本有新衣服啦!以后翻书要轻轻的,好好爱护它们哦。”几个围过来的孩子使劲点头,最小的那个还伸手摸了摸书套,小声说:“软乎乎的,像小被子。”

    张叔的水果摊刚闲下来,就拎着个竹篮过来,里面装着刚切好的西瓜,红瓤黑籽,还冒着凉气。“天热了,吃块西瓜解解渴。”他把竹篮放在折叠桌上,先给李奶奶递了一块:“您牙口软,这块我切得薄,甜得很。”又给正在读故事的林晓和孩子们分了块,最后把剩下的递给王师傅和孙哥:“你们干活累,多吃点补充力气。”

    老周的拍立得“咔”地响了,镜头里,林晓举着套好书套的绘本,正给孩子指上面的字;男孩趴在书架旁,用彩笔在纸上画新的太阳,准备等漆干了贴上去;李奶奶坐在轮椅上,手里捏着没缝完的书套,嘴边沾着点西瓜汁,孙哥正用纸巾帮她轻轻擦掉。照片洗出来,苏晴接过来,贴在白板“绘本分享会”那行字下面,和之前林晓带豆沙包的照片凑成了一排。

    王师傅刷完最后一遍漆,把刷子放进清水里,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明天漆干了,就能把绘本摆上去了。”男孩立刻跑过去,踮脚摸了摸书架边缘:“明天我要第一个帮苏晴姐姐搬绘本!还要把我的小塑料车放在书架上,当‘绘本小卫士’!”大家都笑了,孙哥揉了揉他的头:“好,让你的小车子守着绘本,谁都不能弄坏它们。”

    林晓想起明天的绘本分享会,从书包里掏出张画纸:“我画了故事里的小熊,明天当道具用。”纸上的小熊抱着个小太阳,旁边写着“小熊的暖心角”。李奶奶看了,从车斗里拿出团毛线:“我给你织个小熊挂件吧,挂在绘本上,跟你的画配一对。”说着就拿起毛线针,指尖飞快地动起来,不一会儿,小熊的耳朵就织出了形状。

    夕阳西下时,大家开始收拾东西。王师傅把刷好漆的书架搬到雨棚下,用塑料布盖好,怕晚上下雨;孙哥把空了的保温桶洗干净,说要明天早点来熬绿豆粥,天热喝着解暑;张叔把竹篮收起来,临走前还叮嘱:“明天我带点冰镇酸梅汤来,给孩子们当下午茶。”

    林晓被妈妈接走时,手里攥着李奶奶刚织好的小熊挂件,还有苏晴给她的绘本分享会流程表。“明天我一定早点来!”她回头挥手,书包上挂着的小熊挂件晃来晃去,和暖心角的灯影叠在一起,像颗小小的星星。

    苏晴最后锁门,看着贴满照片的墙——有林晓读绘本的样子,有男孩搭积木的瞬间,有王师傅刷书架的背影,还有李奶奶缝书套的侧脸。这些照片里的人,手里都拿着点什么:一碗粥、一本书、一块布、一把刷子,都是最普通的东西,却凑成了最亮的光。

    晚风带着夏末的凉吹过来,她抬头看见暖心角的灯亮了——暖黄的光透过毛线灯罩,在地上投出小太阳的影子,刚刷好的书架在灯影里,泛着淡淡的暖黄色。她掏出手机,给书架拍了张照,发在朋友圈里,配文:“明天的书架会装满绘本,明天的分享会会有小熊挂件,明天的绿豆粥会更甜——这条街的星光,还在慢慢凑,慢慢亮。”

    评论区里,年轻妈妈发来消息:“我给孩子准备了小礼物,明天当分享会的小奖品!”老周也说:“我明天早点来,给分享会拍更多照片!”苏晴笑着回复,心里清楚,明天又会有新的星光来——可能是孩子带的小礼物,可能是老周新拍的照片,可能是王师傅帮书架装的小彩灯,也可能是李奶奶织好的新挂件。

    毕竟这条街的太阳,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亮,是每个人每天带来一点新的光,一点新的暖,然后慢慢凑,慢慢拼,让这束光永远不会暗,让这条街的故事,永远有下一页。第二天的晨光刚漫过雨棚,王师傅就拎着工具箱来了。刷好的书架已经干透,暖黄色的漆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他从箱子里掏出串小彩灯,蹲在书架旁仔细缠绕:“昨晚特意买的暖光款,晚上绘本区亮起来,像裹了层糖。”

    孙哥的三轮车紧随其后,车斗里的保温桶比昨天沉了些——绿豆粥里加了百合,是他凌晨去早市挑的新鲜货。“天热,加百合清热,孩子们喝着舒服。”他把保温桶摆上桌,刚掀开盖子,绿豆的清香就飘向门口,刚好撞上拎着酸梅汤的张叔:“我的酸梅汤冰了一晚上,跟绿豆粥配着喝,解腻又解暑!”

    林晓来得比约定早了半小时,书包里塞着绘本和小熊道具,手里还攥着个布袋——里面是妈妈帮她准备的小贴纸,给听故事认真的孩子当奖励。“李奶奶的小熊挂件织好了吗?”她刚进门就问,话音未落,就看见李奶奶的轮椅从街角过来,车斗里摆着三个小熊挂件,每个都抱着小小的太阳:“昨晚织到半夜,刚好给绘本区挂一个,你讲故事时拿一个,再留一个给今天最乖的孩子。”

    苏晴和老周正忙着布置分享会现场,老周把昨天拍的照片贴在书架侧面——有林晓缝书套的样子,有男孩画太阳的瞬间,还有王师傅刷油漆的背影。苏晴则把林晓画的“小熊暖心角”贴在白板中央,旁边摆上年轻妈妈送来的小奖品:手工折纸和彩色铅笔,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

    “周叔叔!我来啦!”男孩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手里拎着装满积木的小桶,身后跟着几个邻居家的孩子。“我把小塑料车带来了!”他把车放在书架最上层,“这样它就能当绘本小卫士,看着大家听故事啦!”其他孩子也跟着掏出自己的小玩意儿:有的带了旧绘本,有的带了手工发卡,还有个小女孩,把妈妈做的小饼干放在桌上,小声说:“给大家当零食,听故事时吃。”

    绘本分享会开始时,阳光刚好透过雨棚,落在林晓身上。她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着小熊道具,翻开套着浅蓝色书套的《小熊的温暖小屋》:“从前有只小熊,它在森林里建了个小屋,每天都邀请小动物来做客,给它们煮热汤、读故事……”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最小的那个还凑到跟前,指着绘本上的小熊问:“小熊的小屋有暖炉吗?像咱们暖心角这样的?”林晓笑着点头,举起李奶奶织的小熊挂件:“你看,这只小熊也有暖炉,就像咱们有孙叔叔的绿豆粥、张爷爷的酸梅汤,还有王叔叔装的小彩灯。”

    老周的拍立得“咔”地响了,镜头里,林晓举着小熊挂件,孩子们围在她身边,眼睛亮晶晶的;李奶奶坐在轮椅上,手里捏着没织完的毛线,嘴角带着笑;孙哥和张叔站在旁边,正帮孩子们分绿豆粥,酸梅汤的凉气混着粥香,飘满整个空间。

    分享会结束后,苏晴给每个孩子发了小奖品,男孩因为听得最认真,拿到了最后一个小熊挂件。“我要把它挂在积木桥上!”他举着挂件跑向积木区,其他孩子也跟着围过去,有的帮他递积木,有的帮他挂挂件,不一会儿,积木桥上就多了个抱着太阳的小熊,在阳光下晃来晃去。

    王师傅蹲在书架旁,帮苏晴把孩子们带来的旧绘本摆上去,每本都套上李奶奶缝的书套,有的是浅蓝色,有的是浅粉色,边缘还绣着小小的太阳纹。“这样绘本区就更像样了。”他摸着书架上的小彩灯,“晚上把灯打开,这些绘本就像躺在暖炉边一样。”

    临近中午,大家坐在折叠桌旁,喝着绿豆粥和酸梅汤,吃着孩子带来的小饼干。林晓咬了口饼干,对李奶奶说:“下次分享会,我想讲《小太阳的故事》,就讲咱们暖心角的事,好不好?”李奶奶笑着点头,从车斗里拿出团毛线:“那我再织个小太阳挂件,给你当道具。”

    孙哥擦了擦保温桶,对苏晴说:“下周天更热,我熬点银耳汤来,加冰糖,孩子们爱喝。”张叔也跟着说:“我进点西瓜,冰镇的,给大家当下午茶。”王师傅则拍了拍书架:“等周末,我再给书架装个小抽屉,放孩子们的小奖品,省得弄丢。”

    苏晴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暖得发烫。老周把刚洗出来的照片递给她——照片里,孩子们围在林晓身边听故事,李奶奶的小熊挂件挂在绘本上,孙哥和张叔分着酸梅汤,王师傅蹲在书架旁整理绘本,阳光透过雨棚,在地上投出星星点点的光。

    她把照片贴在白板“绘本分享会”那行字下面,掏出手机,给满是笑声的暖心角拍了张照,发在朋友圈里,配文:“今天的太阳,有绘本的香、小熊的暖,还有孩子们的笑声——原来最亮的光,从来都是大家一起凑出来的,一点一点,慢慢亮,慢慢暖。”

    评论区里,年轻妈妈留言:“下次分享会我也来帮忙,带孩子一起读故事!”邻居阿姨也说:“我家里有旧毛线,给李奶奶送过去,织更多小熊挂件!”苏晴笑着回复,抬头时,看见男孩举着小熊挂件,在积木桥上跑来跑去,阳光落在他身上,像裹了层金色的光。

    晚风慢慢吹过来,暖心角的灯亮了,小彩灯在书架上闪着暖光,绘本上的书套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色,小熊挂件晃来晃去,像颗小小的星星。苏晴知道,这条街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周会有银耳汤和冰镇西瓜,下个月会有新的绘本和小熊挂件,明年会有更多孩子来听故事,更多邻居来帮忙。

    毕竟,这束由星光凑成的太阳,从来不会暗。它会在每个清晨,随着孙哥的三轮车一起到来;在每个午后,伴着孩子们的笑声亮起来;在每个夜晚,借着暖心角的灯,暖着整条街的人。而这条街的人,也会带着新的星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这束太阳,凑得更亮,更暖。清晨的风还带着点凉意,苏晴和林晓已经在暖心角摆开了折叠桌——今天是计划好的旧物置换日,桌上铺着张格子布,是林晓从家里带来的,边角还绣着小小的太阳纹。“咱们把绘本区的旧书也摆出来吧,”林晓蹲在地上整理纸箱,“上次有小朋友说想要故事书,刚好能换些他们用不上的小玩具。”

    话音刚落,王师傅就推着辆小推车过来,车上装着螺丝刀、胶水和几块木板:“昨儿听你说旧物里有坏的玩具,我带了工具,能修的都给修修——孩子们拿到好的玩具,才开心。”他刚把工

冷风中的暖炉公交站的星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