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纹跟咱的龟背纹很像!”
柳青立刻打开邮箱。杜教授的论文主要探讨明代工匠制度,在附录的史料摘引中,赫然有一段来自《匠籍备要》的记载:
“京师柳编作匠户柳承宗,技艺精湛,尤善新创。嘉靖三十七年,以‘灵龟献寿纹’器进献,称旨,赏赉有加。其纹样工巧,寓意吉祥,为一时之选……”
虽然并非正式的宫廷档案,但《匠籍备要》作为当时记录杰出匠人的重要文献,其权威性已足以在学术界形成有力支撑!
很快,省博物馆也发来了高清照片。
那是一件历经沧桑却形制犹存的柳编提盒,颜色深褐,结构精巧。最关键是底部,一个刻划的“柳”字虽磨损,却清晰可辨!
盒身装饰的纹样,正是“龟背纹”的早期形态,与工坊传承的技法如出一辙。博物馆方面表示,此物可作为“龟背纹”技艺历史流传的重要实物证据,并愿意出具正式的馆藏鉴定证书。
柳青看着电脑屏幕上的论文截图和文物照片,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宿命感。系统给她的任务,居然以这样一种巧合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完美的呼应和印证。
都不用她去寻找。
柳青再次着手准备新的补充材料。
杜教授论文中关于嘉靖三十七年柳承宗和“灵龟献寿纹”的记载,着重突出标识。
印证历史存在的省博物馆藏柳编提盒照片和鉴定证书,再加上工坊对“龟背纹”技法的完整记录和奶奶的《百样图》以及活态传承现状。
证据链已经很充分。
柳青在材料中,以根据家族口传秘闻及相关史料线索的方式,隐晦地指出明代御用监《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可能存在相关记录。
她按照柳承宗说的,描述了大致内容和格式。
这份证据确凿,逻辑严密的材料再次提交后,评审进程异常顺利。
“龟背纹”柳编技艺,终于正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省级非遗扩展名录的正式批文下来那天,清河
第一百零七章 宫廷影响力-->>(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