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二章 深思与实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东西做出来。

    她想起了溪边那些浣纱的妇人,想起了那个编草鞋妇人抱怨麻鞋冲击市场…

    柳家的柳编技艺如果做一些更实用的东西是不是能开辟一条新的、不那么扎眼的销路?

    她将这个想法悄悄告诉了五哥柳桐。

    柳桐如今对妹妹的奇思妙想很是重视,他思索片刻,道:“这想法甚好。只是需得仔细斟酌,做何物?既能实用,又不能与我家现有之物冲突,更不能泄露爹传来的新花样。”

    兄妹俩悄悄商量了几日,又征得了母亲和大哥的同意,最终选定了编织改良的农用浅口簸箕和菜篮。

    现有的簸箕多是深口,倾倒杂物不便;菜篮则多是网格甚大,盛放细小菜蔬容易漏出。

    柳青的想法是,编一种口沿略外翻、深度更浅的簸箕,方便扬尘和倾倒;

    再编一种网格更细密,底部加一层致密衬垫的菜篮。

    她利用系统给的【简易设计推演】功能,反复调整经纬的密度和结构,既要保证轻便耐用,又要实现功能改良。

    二哥和三哥经验丰富,能快速指出不切实际的地方加以改进。

    第一批浅口簸箕和细网衬垫菜篮很快做了出来。

    母亲周氏第一个试用,在新簸箕里筛糠秕,果然省力不少;用新菜篮盛放刚摘的豆角,也不会从缝隙漏掉了。

    “这个好!”周氏赞不绝口,“比旧式的顺手多了!”

    五哥柳桐依旧负责试卖,这次没有去县城,而是将这几件新式农具带到了邻村的集市上。

    他摆摊时,特意演示了新簸箕如何省力,新菜篮如何不漏小东西。

    果然,这种贴近日常生活的实用改良,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一样的价钱,却实实在在能省力气,很快便销售一空。

    还有人当场预订,要求下次再多带些来。

    这条面向普通农户的销售渠道,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它不如县城里卖精巧玩意利润高,但需求稳定,不起眼,不易引来刘掌柜或者巧工坊那样的觊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