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1章 脸都绿了小分队,韩三品的沉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时间一晃,一个多月时间过去。

    《投名状》的内地票房最终定格在1.96亿,《集结号》因受到了曹忠《李延年》宣传的影响,票房达到了2.75亿。

    但《集结号》造成的场外风波,属实不小。

    电影内出现的蒋党坦克型号,无伴随步兵的坦克战术;反坦克地雷被描述成反步兵地雷的错误;狙击步枪等装备出现的时间线混乱等问题闹大了,给冯晓刚整的焦头烂额。

    最重要的是,很多观众看出了“集结号”与现实军队的号令制度不符,直接从电影立场上抨击了这部电影。

    很多老兵也是给出了不少负面反馈,甚至很是气愤,认为抹煞了那场战争的正义性。

    这些场外风波,算是让冯晓刚也吃了不少苦头。

    只是光电,焦点访谈等官方则是对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宣扬”,“开创军事题材先河”的价值给予了肯定。

    直到冯晓刚在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专题节目当中给出谬论,官方的肯定话术暂时终止。

    冯晓刚在《台前幕后》中表示:

    “你看我们过去的电影里有很多都是,说要选几个爆破手,都争着去,然后排长要不让谁去谁就噘嘴闹脾气”,“我就不怕死,你不让打仗不让我去我就急”,“太假了”。

    “我们过去的电影里头经常会有这样的人,就觉得他视死如归”,“它违反人的本性”,“因为一个人在战争面前,在杀戮面前表现出来的恐惧和懦弱,我觉得是人的常态。”

    “冯晓刚,嘴巴太快了,还不过脑。小钢炮太冲了!”

    剧组内,陈道民得到消息的时候,不免叹息。

    他和冯晓刚关系还不错,这次着实是觉得冯晓刚有点过了。

    指着新闻对曹忠忍不住说道,

    “网友们骂了,得先看看别人骂的对不对,空口白牙瞎胡扯,属于是自找苦吃。晓刚很性情,但就是这个毛病,有小恶拥大善。”

    曹忠没在乎陈道民对冯晓刚的点评,喝了口热茶,笑了笑道。

    “官方站他,低调处理,指不定就这么过去了。现在倒好了,为了解释自己的电影,又掉到凤凰给挖的另一个坑里。”

    “曹导这么年轻,实际上一点都不年轻。”陈道民惊讶道,“冯晓刚太幼稚了,曹导又太成熟了。你俩这岁数,反过来才对。”

    “你觉得,成熟会怼李安?”曹忠反问。“《我们生活在南京》的阻力有多大,你是看得到的。”

    说到这,陈道民愣了下,竖了个拇指道,

    “对的事情,干了就是干了。我相信如果当年曹导在小白龙事件的时候已经声名鹊起,怕是也会仗义执言的。

    而且,别人不知道,我们才知道,这部戏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说这话的时候,陈道民目光凝重,直视曹忠。

    曹忠没回答,又喝了口茶水,反倒是在想《李延年》这部电影。

    其实《集结号》这部电影说他歪,毕竟冯晓刚是第一个拍军事题材商业片的,有些太吹毛求疵。

    说他正,曹忠实在夸不出口。

    人民军队的阶级性和解放宗旨,被改变为了向西方国家电影届看齐的抽象“人性”,

    把革命的英雄主义改变为了怯懦,怕死的“人道主义”,这其实是对那代人的不公平。

    但实际上,后世很多人也并不理解他们。

    曹忠理解,这是年代的不同造成的差异。

    但曹忠并不想主动批判什么,他对冯晓刚敢拍这种类型电影的态度是肯定的,但对内容,他不赞同。

    文化工作者没有文化就是这样的。

    反正原著,编剧的锅,扣在他冯晓刚的脑袋上,一点毛病都没有。

    骂去吧,

    和《南京照相馆》的他被骂的内容来对比,还差得远呢。而且冯晓刚确实应该被骂。

    ……

    《能文能武李延年》的翟俊杰,徐克,毛卫宁等人也都去看了电影,

    回来之后再仔仔细细研读了《李延年》的剧本,震撼无比。

    尤其是徐克和毛卫宁,着实知道了为什么这个剧本,能得到八一制片厂的广泛肯定了。

    要知道李延年率领的七连,其中甚至有一些解放战争当中的蒋党军,

    而这批人,也跟着我解放军一同在朝鲜奋勇杀敌,异国埋骨。

    “我算是知道曹导的厉害了,”毛卫宁看向徐克,

    “徐导,看《集结号》之前,感触不够深,但是看完了,再看曹导的剧本,

    如果说冯晓刚是在讲人性。

    那曹忠所编剧的这个剧本,则是讲清楚了那些人为什么会宁死不退。

    在讲华夏的军队,为什么是人类轻步兵的巅峰!”

    徐克眼眸也是一凝,点了点头。

    他这可如何还能不清楚,他选对了!

    跟着曹忠拍这部电影,要比拍那什么《女人不坏》好太多了!

    现阶段香港电影圈式微,无数香港导演在向着内地发展,这次抓住机会,徐克认为自己再度恢复当年的辉煌,也不是难事。

    想了想,他给曹忠发了一条长长的感谢信。

    中心主旨就一个。

    “谢谢曹导对我的偏爱,我一定会把《李延年》拍好。”

    曹忠看到短信的时候,内心不免有些感动。

    选了徐克,可比选了陈凯哥那个家伙好太多了,至少知道感恩。

    其实曹忠知道《李延年》这部戏只是一个开端,他之后仍旧不一定会主动拍这种主旋律项目,但是依靠这部电影,把政治工作讲清楚,对未来的战争叙事电影,是有开端作用的

第131章 脸都绿了小分队,韩三品的沉默-->>(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