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暂时没做要求。
    每天,大家就学一个时辰。其他时间,各忙各的去。
    池鱼的教学,并不古板,她每天要下学前,还会抽时间,给大伙儿讲寓言故事。
    比如,农夫与蛇。又比如,揠苗助长。
    由于她讲得通俗易懂,因此大伙儿最喜欢的,就是听这寓言故事。
    池鱼从没想过,自己有当老师的一天,且还挺受欢迎的。
    她前后就教了四天,学生从最初只有老池家的几个人,就发展到现在十五个人。
    要知道老池家的人,阿野和阿庆都下山了,剩下的几人中,每天都有人要轮着去炭山烧炭。
    因此哪怕加上两个侄媳妇,都凑不出八个人。
    此刻她抱着壮壮出来,手中拿着秦牧抄的三字经,进堂屋的时候,所有人过来了。
    见到她,齐刷刷起身,尊敬地喊了一声:“池夫子,下午好!”
    是的,这是池鱼定下的规矩,就跟现代时,老师上课一样。
    只要老师走进教室,大伙儿就起来喊老师好一样。
    当然,她没设置什么班长,全靠大伙儿自觉。
    其实大伙儿想不自觉都不成,要知道自从这边开始教学后,老族长池东一,会过来坐镇。
    只要这边传出念书的声音,他就会过来。
    到时候池鱼教学,他抱着壮壮,然后盯着大伙儿。
    若是有人走神,他老人家也不会客气。
    直接拿起自己做的戒尺,对着那人就是一顿抽。
    在他老人家看来,有福都不会享,不好好读书,就别过来,没得占着茅坑不拉屎。
    要知道外头多少人,想念书都没那个机会。
    所以随着夫子好后,大伙儿自动自发开始背起前几天学的三字经。
    而随着人之初,性本善一出来,坐在前头铺子里聊天的池东一,也拿着戒尺,背着双手,进了堂屋。
    或许池鱼这杂货铺,是池家坳唯一的铺子。
    又或许是铺子里有火炕,大伙儿可以不烧自家的柴火跟炭,就冷不着。
    当然,也有可能是老宅里有人读书,大伙儿在铺子里也能跟着念上几句。
    总之,这里成了池家坳人最喜欢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