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池鱼来到巷子口,就见这里停了三辆马车,一辆骡子车。
    赶车的人,除了池野外,剩下三人她都不认识。
    池巧拉着她上了第一辆马车,池鱼才发现,车厢里又装满了东西。
    有布,有棉花,也有粮食。
    黄大妮已经抱着壮壮坐在里头,见她上来,就往旁边移了移,笑着说:
    “托小鱼的福,我也算是坐了一回马车!”
    池鱼刚想问这个,闻言顺嘴问道:“二嫂,这些车都是租来的?”
    “不是!除了一辆骡子车,是前段时间你几个哥哥凑钱买的外,剩下的马车,都是秦家兄弟借的。
    阿野说,他说小鱼你才出月子没多久,又带着孩子跟一堆东西,要走路回去,着实不便。
    所以,就找关系,弄来了三辆车。
    人家赶车的兄弟把我们送回去后,只要我们招待人家吃喝两顿,然后住一宿就行。”
    池鱼想起那些山路,就挑眉问:“我们回去的路,有些地方还得过滑索。
    这骡车和马车,怎么过去?”
    在原主的记忆中,似乎池家坳出来,也只有那一条路。
    不是滑索,就是木桥。
    原主和齐明宇成亲后,他去过一次后,再也不愿去。
    哪怕原主允诺,只要在年节前,陪着去一次,就给他买什么笔来墨去的,人家都不愿意。
    归根到底,还不是因为路不好走?
    否则就齐明宇那德性,还有以沈氏爱占便宜的性子,搞不好隔三岔五就要去一次。
    目的自然是往家拿东西!
    不知她心头所想的黄大妮则回道:
    “你傻了吧,谁说非得过索道?
    咱们可以绕着走,从山的另一面回去。
    虽然这样一来,虽然路变远了,但咱们有马车,时间上,应该是大差不差的。
    就算有些地方比较陡,不好走。
    但人下车后,一个在前面拉,几个在后面推,等过了那路就成。”
    池鱼愣了下,随即看向自家姐姐。
    原主从小到大在没出嫁之前,甚少下山。
    就算有,也只是抄近道走,所以压根不知道,还有另外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