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松雪映故陵,玉温藏玄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林微的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顿了顿,指腹拂过 “护国夫人” 四字时,连带着触到了古籍里混着的细沙 —— 那是从朔北出土的《朔北杂记》残卷,纸边还沾着一点深褐色的痕迹,像是干涸的药汁。

    她在京都国家图书馆的特藏室里待了整整三天,窗外的银杏叶从金黄落得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室内的暖光却把这卷道光年间的抄本照得格外清晰。前两日她只翻到 “夫人善医,能活死人肉白骨,尝于朔北大疫时,夜出灵丹,救万余人”,只当是后世对贤后的溢美之词,可今日翻到卷尾的批注,心脏忽然跳得发紧。

    批注是用蝇头小楷写的,墨迹淡得几乎要看不清,却字字分明:“夫人常佩一羊脂玉佩,入夜则闭门,不许人近。有侍女偶见窗内微光,似有泉声,及推门,唯见夫人持玉而立,药田青郁,非府中所有。”

    林微猛地坐直身子,指尖攥得纸页发皱。她研究朔北史三年,从《大靖会典》到《西域行程记》,关于黄玉卿的记载多是 “助夫守边”“兴商富民”,唯独这卷残本,竟隐隐触到了那个流传在朔北民间的 “神仙传说”—— 说护国夫人有个 “随身药园”,能藏粮百万,能生不死泉。

    之前她只当是百姓对贤人的神化,可这批注的字迹,经馆里的专家鉴定,是清末民初的考古学者所写,而那学者的祖父,正是光绪年间驻守朔北的参将,批注里的 “侍女见闻”,极可能是代代相传的一手信息。

    “玉佩…… 药田……” 林微喃喃自语,伸手去翻桌上的另一本《朔北金石录》,里面收录了朔北英雄陵园的碑刻拓片。萧劲衍与黄玉卿的合葬墓前,有一块念北所立的 “守业碑”,碑文中有一句她此前未曾在意的话:“承先母之玉,守朔北之土,玉在则土安,玉失则土崩。”

    当时她以为 “玉” 是象征,是黄玉卿留下的精神遗产,可此刻与残卷的批注对应,竟生出一种荒诞又灼热的猜想 —— 那 “玉”,会不会是真的?

    窗外忽然飘起了雪,细密的雪粒子打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林微抬头望向窗外,京都的雪总是来得温吞,不像史料里写的朔北雪,“一夜没膝,风如刀割”。她忽然想起残卷里写黄玉卿在雪灾时 “蒸包子千笼,自城门分与百姓,三日不绝”,又想起守业碑上 “玉在则土安” 的话,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既好奇,又有一种莫名的敬畏。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千里之外的朔北,正有一个人与她一样,站在风雪里,望着那座埋着传奇的陵园。

    萧清沅裹紧了身上的貂裘,靴底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她是念北的第五代孙,如今是朔北实业集团的掌舵人,也是萧家唯一知道 “玉佩秘密” 的人 —— 每一代,只有一人能继承那枚羊脂玉佩,继承那个藏在玉里的空间。

    今日是黄玉卿的诞辰,按萧家的规矩,她要亲自来英雄陵园祭拜,还要把空间里新收的第一茬血参,埋在合葬墓前的松柏下。

    陵园里很静,只有守陵人老秦在扫雪。老秦的祖上是萧劲衍的亲兵,代代守着这座陵园,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了。见萧清沅来,老秦放下扫帚,躬身行礼:“大小姐。”

    “秦伯,” 萧清沅点头,目光落在墓前的松柏上,眉头微蹙,“今年的雪来得早,这树怎么落了这么多叶子?”

    那是两株三人合抱的古松,是当年黄玉卿和萧劲衍亲手种下的,百年来枝繁叶茂,就算是最冷的冬天,也只是松针泛点浅绿。可今日望去,西侧那株的松针竟落了大半,光秃秃的枝桠上积着雪,显得格外萧瑟。

    老秦叹了口气,伸手拂去碑上的雪:“大小姐有所不知,从上个月开始,这树就不对劲了。先是叶子落得快,后来连树皮都干了,我浇了多少水都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松雪映故陵,玉温藏玄机-->>(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