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四章 生祠与传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北才累死的。我们不能让他们就这么孤零零地躺在山上。我们要给他们建一座生祠!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庙宇,是家!是我们朔北万民的家!我们要让他们每天都能看到我们,听到我们的声音!”

    这个提议,如同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整片草原。

    “我捐三个月的军饷!”

    “我们牧场,捐一百头最好的牛羊!”

    “我们商会,捐建祠堂所有的木料和石料!”

    “我,我没什么钱,但我有力气!我去搬石头!”

    一时间,整个新都都沸腾了。人们自发地捐款捐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萧明轩站在王府高处,看着山下那股汇聚成河的民意,眼眶湿润。他没有推辞,只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份沉甸甸的爱。他亲自选址,就在英雄陵园的山脚下,一处可以俯瞰整个新都的向阳坡地。

    他没有动用国库一分一毫,所有的资金、材料、人力,都来自万民的自愿奉献。

    朔北最好的工匠被请来了,他们不要一文工钱,只求能为王爷和夫人尽一份心。中原最著名的画师也被请来了,他听闻此事后,分文不取,只求能将这对传奇伉俪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朔北。

    仅仅三个月,一座宏伟而不失质朴的生祠,便拔地而起。

    它没有采用中原寺庙的飞檐斗拱,而是融合了朔北的堡垒风格与中原的庭院雅致。主体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坚固沉稳,仿佛一座永恒的堡垒。屋顶则铺着来自西域的蓝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纯净的天空。

    生祠落成那天,没有官员的致辞,没有繁琐的仪式。当巨大的红绸被揭开,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两幅巨大的画像。

    画中的萧劲衍,身着戎装,手持长戟,面容刚毅,眼神深邃,仿佛正凝视着远方的疆场,带着不怒自威的霸气。

    而他身旁的黄玉卿,则是一身简单的布裙,发间仅一根木簪。她没有看向前方,而是微微侧着头,温柔地注视着身旁的萧劲衍,眼中带着一丝笑意,一丝了然。她的背景,不是金戈铁马,而是繁荣的市集、丰收的田野、嬉戏的孩童。

    一武一文,一刚一柔,一守疆土,一安民生。他们就这样并肩站立,仿佛从未离开。

    祠堂内,没有神像,只有这两幅画像。画像下,是长长的供桌,但桌上没有摆放祭品,只有一本本厚厚的册子。

    那是《朔北治略》、《黄氏医典》、《商道真诠》的拓印本,是萧氏兵法的修订版。人们来到这里,不是烧香磕头,而是静静地翻阅这些著作,或是带着孩子,一字一句地读给他们听。

    这是一种独特的祭奠。人们在传承他们的智慧,延续他们的精神,这比任何香火都更加虔诚,更加久远。

    生祠建成之后,香火鼎盛。但那香火,是人们心中的敬意;那鼎盛,是络绎不

第一百九十四章 生祠与传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