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出的力,是谁为中原汉家文明流的血,都有可能被大宋那些文官士大夫给盗了去。
要知道,前线可是有不少宋军呢。
——
良乡镇。
完颜希尹已经可以确定,对面知道他们的策略了。
让自己集中女真主力,准备南下固安决战,完颜希尹着实振奋了一把。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高兴太早了。
檀州、顺州哪还有女真野战主力,被宗翰带走一大半。
却把此间交给完颜希尹独力承担。
而定难军又适时发起了强大的攻势,打得完颜希尹在后面再也坐不住,只能亲临第一线,并且将留守兵力几乎全部都使用上了!
“聚兵!聚兵!聚个甚兵!哪里有兵!”
对于这支以定难为军号的野战军团,打了这么久交道,女真西路军上下已然没有半点轻视了。
当初在五回岭一线,定难军轮番上阵,不计伤亡的冲击,仗着兵力雄厚轮番更替而战。
虽然打得当面女真鞑子叫苦不迭,但是定难军自己的伤亡也着实重了一些。
可是如今,定难军攻势看似按部就班,非要等着将一应攻具全部准备齐全,然后再在攻具的强大火力掩护之下层层迭迭而进,先除障碍,再填沟堑。
然后弓弩压制,再攻寨栅,动作虽然不快,似乎比起五回岭时候,还少了一点锐气,但是攻势却进行得坚实无比。
但取一寨,便固一寨,且伤亡不重。
而女真守军但丢一寨,寨中守军在定难军布置的如此周密的攻势之中,能逃生的十中无有二三!
而且他们一旦打下来,你再想攻下来,难如登天。
天知道这些人为什么如此会守城,那手段层出不穷,让希尹想都想不出来。
此时的完颜希尹也算是服了,野战就算了,城池堡寨攻防战,人家打了千年了,你凭啥跟人家打。
十几年前,绝大多数的女真甲士,还没有见过超过两米的城墙呢,如今则是动辄要面对山一样的城池。
就拿燕京来说,这城池高3丈(约9米),城墙底部宽1.5丈(约4.5米),顶部宽1丈(约3米)!
城墙外设有三重护城河(地堑),防御体系严密。
城门共8座,包括迎春门、丹凤门等,部分城门设有瓮城和箭楼。
不管是攻还是守,都需要很多的技巧和手段。
最气人的是这些定难军还保持着强大的骑军,战马的数量,比女真多多了。
希尹的手下只要想用骑军,选锋反击,就得是撞得头破血流的退下来。
后世的蒙古入中原,放开了养马政策,导致汉人有了无数战马,结果和现在差不多.
明军几乎是摧枯拉朽,见了元兵生怕落于人后,抢不到功劳。明初北伐时候,明军哪怕是被围了,也能反击打成歼灭战。
有这么一支强势骑军坐镇,攻寨步军更能放开手脚,尽情施为。就这样步步前压,而希尹所部则是只能步步后退。
而且定难军的战斗力表现出来的还远不止此,当面强攻之外,更遣出大队硬哨,穿行山间,渗透越过希尹所部的防线。
在幽燕的山林中,或者捕杀女真巡骑,或者袭击从后方转运上来的军资器械粮秣,或者解救被女真鞑子俘虏的民夫。
直是闹得到处生烟冒火,希尹所部从后方转运辎重上来,不是集结三四百骑以上的大队押运,简直就不敢上路!
金国皇帝的诏令刚刚实行了几天,希尹就发现完全施行不了。
他已经成功把聚兵进攻,打成了龟缩防守。
高踞在望楼之上的希尹眼前,就是女真军马布置得极其厚实坚固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条防线要是被凿开,燕京就彻底暴露在定难军兵锋之下了。
要是沦落到守卫燕京了,还谈什么决战,说什么进攻。
完颜希尹这次也是拼了,把自己这十年、尤其是到了云内之后的所学,全都用了出来。
桑干河河谷道路之上,沿途设立绵延的军寨,纵深排开就足足有十二座。
互相弓弩相接,足堪援应,竭尽燕京民力,强迫生口修建军寨,每座军寨光是寨栅就设立了三重。
可以一层层的死守到最后,一应箭塔望楼悬户凸起马面俱全,更留有骑军短促反击驰奔的通道。
而河谷、山间的道路,更是被七八道又深又阔的沟壕截断,沟壕之间,又重重迭迭的布设了大量鹿砦。
除了这些临时搭起的军寨之外,附近的小山之上,也有军寨居高临下控扼道路。
这样的防御体系到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良乡镇,囤聚有三千余真女真精锐,随时可以援应各处遭受攻击的所在。
第49章 压制-->>(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