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章 降维打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太原府,衙署内。

    陈绍正在查验各地的农收奏报。

    从汴梁回来的崔林,给陈绍递上一张文书,记载着这段时间汴梁的风向。

    看到朝中对曲端的不满,陈绍微微皱眉。

    曲大帅已经连续好几个月,蝉联被弹劾官员最多的宝座了。

    弹劾曲端的奏章,比弹劾其他人的加起来还多。

    曲端被弹劾,是意料当中的事情。

    他在大名府做的,确实有些激进,但是陈绍却不好说些什么。

    因为他完全是依瓢画葫芦,按照自己在河东的所作所为的重来一遍。

    曲端没有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做事还比自己粗糙,难免受人诟病。

    比如陈绍在太原,是不断派兵进入城中,以各种名义,进进出出。

    等太原城脱敏了,他再直接进去,当地官员眼看反抗不了,干脆就撂了挑子。

    于是本地士族李唐臣、刘继祖,马上就联络陈绍,表示效忠。

    希望跟着他干一把大的,让河东回到自己该有的地位上来。

    如此,还是经历了一年多,河东才最终归属陈绍。

    而曲端呢?

    他进到大名府之后,第一步把杜充宰了。

    然后主动联络当地士绅,要入伙的大家一家亲,不入伙的他就联合已经加入的,对他们施行打压。

    有人反对,他就偷摸派兵把人家杀了。

    然后以大名府为中心,辐射河北、山东和两淮。

    这次要挖运河,更是让他逮住机会了,趁机整治了不少人,把关键位置全都换上自己人。

    “大王,文希先生的意思是,要不要将曲将主调往前线,由其他人接替。”

    陈绍坐在一张红木雕花的椅子上,手指轻轻拨动着椅子上兽头雕刻嘴里的珠子。

    沉默片刻之后,陈绍摇头道:“曲端不能换,我会去封信,叫他收敛一些。”

    曲端做事确实有点狠,但是定难军也确实需要这么几个人。

    他们做的事太过了,然后朝廷找到自己,自己这个代王再出面解决。

    如此一来,不才显得自己通情达理,好商好量么。

    要不然的话,陈绍是个追求凡事师出有名的人,这是好事,但也容易被掣肘。

    所谓君子欺之以方,你讲究师出有名,那就有可能会有人拿道德来卡你。

    有曲端这么一号人,让他们明白,最好是主动维持好代王的好名声,别整一些名义上的事来恶心人。

    自己好说话的时候,他们还可以来找自己诉苦解决。

    要是把陈绍也逼急了,他们该怎么面对“曲端们”呢。

    曲端性子急、下手狠,遇事敢决断,也有很强的能力。

    这样的人并不好找,换掉他自己找不到合适的顶替者。

    好在陈绍能压住他,这种手下,他要是不服你,那是真够叫人难受的。

    想到这里,陈绍让人研磨,提笔给曲端写了句话。

    ‘做事要三思,面上过得去’

    过不了几日,这句话就会被广源堂往来的探子,送到大名府去。

    如今的大名府,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成为了东边的一个转运中枢。

    来自江南的漕粮,不需要经过汴梁,就能运抵前线。

    它的重要性也一点点显现出来。

    这个地盘,其实是曲端自己打下来的,陈绍基本上没有给他下指令。

    此时把他换下来,也不符合定难军赏功罚过的传统。

    让崔林自己去城中逛逛,与老朋友聚聚,陈绍则起身回府。

    自从有了儿子,陈绍回府就很准时。

    这个儿子来的确实是恰到好处。

    刚刚出门,却见张孝纯和刘继祖一道,带着几个人前来,说是来投奔的。

    陈绍看了一眼,这几人打扮有些奇特。

    头戴幞头,身穿翻领长袍,连佩饰都是中原风格,虽然和大宋的打扮穿戴不太一样。

    但是他们却是一副蕃人模样。

    其实陈绍不知道的是,人家这种打扮,是正儿八经的盛唐风格。

    问礼过后,才知道这是阴山来的,算是吐谷浑的分支。

    吐谷浑政权于唐龙朔三年被吐蕃灭亡后,其部族并未完全消失,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分散与融合。

    其中有一部份,就逃到了河东。

    赵光义灭北汉后,将吐谷浑等党项部落迁至河东,并设立

第46章 降维打击-->>(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