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赵桓拿着一封奏章,一次次击打着左手心,如此反复击打了数次。
    他的脸色有些难看。
    邵成章见他迟迟不动,问道:“官家,要请吕尚书进来么?”
    赵桓犹豫了一下,还是摇头道:“算了吧”
    即使是赵桓,也瞧出了不对劲,曲端竟然杀了杜充,占据了大名府。
    大名府不是别处,是大宋的北京,是半壁江山的交通要枢。
    女真鞑子退去带来的欣喜和放松,全被这个奏章给搞没了。
    鞑子打不下汴梁,就必须撤走,但是定难军一旦在大名府站稳了脚跟,他们可不会走了。
    想到这里,赵桓心中惊惧交加,生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像五代时候那些君主一样,被人削了脑袋。
    定难军.
    越来越像那些军头强人了。
    他能有这些转变,其实也并非没有原由,近日吴敏就经常来跟他讲一些事。
    大多都是定难军的所作所为,并很耐心地一一剖析。
    李纲、宇文虚中,很早之前,也跟赵桓讲过定难军的厉害。
    但是这种人,他们的目的,都是让赵桓提高警惕。
    吴敏这个坏种,就是奔着吓唬他来的,所以格外耐心,格外的卖力。
    被他孜孜不倦地这么一搞,本来就胆小的赵桓,更是吓得连续几天睡不好觉了。
    其实说起来,吴敏算是成功了,他成功引起了赵桓的恐惧。
    但是机关算尽,他漏算了一件事,那就是赵桓的怂.
    意识到定难军已经如此可怕,赵桓竟然觉得,大宋肯定是没希望了。
    所以他想的不是如何削弱定难军,如何使绊子,而是想着如何讨好陈绍。
    将来真的造反了,他或许会念着这一点,对自己好一些。
    哪怕是跟前朝的柴氏一样,做个富家翁呢。
    吕颐浩今日上书,说曲端杀了杜充,是为了谋夺大名府。
    赵桓思虑再三,最终站起身来,批复起来。
    他只说杜充畏敌不战,又坐视杨可世叛逃,罪责本就该死。
    想来说他想叛逃,大抵是没错的,而且还有大名府的武官们集体上书,陈述杜充的罪责。
    所以曲端非但没罪,赵桓还趁势任命他为大名尹、大名府总管,总揽军政。
    写完之后,赵桓又手书一封,给太原陈绍。
    信里再三表示,他是相信陈绍的,并且按住陈绍一顿猛夸。
    ——
    太原府。
    陈绍整日里亲自坐镇安抚使衙署,向四方派出传骑。
    北则催促韩李两部在稳住战线的同时,尽速将主力转用到河北方向。
    此时还不是攻略幽燕的时机,最好是能把女真主力,拦在河北决战。
    这样他们的补给会更加困难。
    若是一味在幽燕攻城略地,就怕女真大军趁机逃了。
    让他们回到了金国,再打就难了,尤其是燕京城和古北口还在女真鞑子手里。
    东则遣出传骑,催促大宋集中兵力,做出与女真军决战之态势!
    这一仗他们也要参与,不该因为追击时候屡遭败绩,就不敢向前了。
    定难军和女真鞑子一样,都是百战精锐,整个战场的军情传递体系和指挥体系,不是大宋能比的。
    女真人是在灭辽的十几年间,慢慢养出的体系。
    而定难军,则是在灭夏过程中,形成的。
    若是论打仗的时间,其实定难军还要更长一些,因为在西北宋夏之战,百十年从未停过。
    陈绍手下的定难军将士,大部分都是宋夏之战的参与者。
    这军情传递体系和指挥体系,要涵盖幽燕、河北两个战场。
    河北局面就近,还多少有些把握。而燕地方向,是否建立了防线,是否能保障后勤通畅,各路人马深入到了幽燕哪里?
    本来这些军情,都是直接送到陈绍的桌案前,作为每日的军报奏文来处理的。
    但是局势到了这个地步,显然情报系统已经跟不上了,需要传递搜集的情报太多了,越远的地方就越是如此。
    为此陈绍不惜再次派遣了广源堂的一大批探子,前去河北、幽燕,这些都是他极其珍视的情报特务
第33章 聚兵-->>(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