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最终沉入湖底,却悄然改变了湖底的生态。
他以无可挑剔的专业素养、精湛绝伦的实战指挥和深邃独到的军事见解,彻底征服了西点这座以严格和骄傲著称的军事圣殿。
从最初拉尔森等人的公开挑战、课堂上的刁难质疑,到那场惊世骇俗的以弱胜强的实战演练,再到后来在诸多学术领域与西点精英的无声交锋……
苏寒用实力一步步赢得了尊重,甚至是敬畏。
他的讲座,从最初的好奇与挑衅目光交织,变成了如今座无虚席,连许多资深教官都甘愿坐在后排旁听。
他在图书馆专注阅读的身影,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无人打扰,唯有敬意。
他与安德森教授、卡特中校、西蒙斯博士等西点权威的交流,也从最初的试探,变成了平等而深入的学术探讨。
他甚至应战术系的特别请求,额外增加了几次关于“复杂环境下特战分队指挥与控制”、“非对称战术中的心理战应用”等专题研讨,场场爆满,引发了西点内部对传统战术思维的多轮反思。
然而,苏寒始终保持着清醒与低调。
他深知此行的目的并非为了个人扬名,而是为了汲取、观察与沉淀。
他系统地梳理了在西点的所学所感,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华夏的军事智慧,形成了一份数万字、涵盖多个领域的内部研究报告初稿。
这份报告,将是他此行最重要的成果,也是未来打造专业化“蓝军”至关重要的参考资料。
离别的日子终于到来。
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这与苏寒低调的风格和此行的特殊性质相符。
但在最后一天,还是发生了一些意味深长的插曲。
战术系副主任约翰逊少校,这位最初对苏寒公事公办、甚至略带审视的西点教官,亲自来到了苏寒的宿舍。
他的脸上,早已不见了最初的刻板与疏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强者的由衷敬佩。
“苏寒少校,这是系里几位教授联合签名的一份纪念品。”
约翰逊少校递过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是一枚西点军校战术系的特色徽章,以及一本装帧精美的西点军事思想论文集,扉页上有几位知名教授的亲笔签名和赠言。
“谢谢,这份礼物很有意义。”苏寒郑重接过。
约翰逊少校看着他,语气复杂地说道:“这三个月,你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你的战术思想,你的指挥艺术,尤其是你对战争本质的理解,给我们很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西点……会记住你的。”
“互相学习,约翰逊少校。西点的许多理念和训练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苏寒真诚地回应。
“希望未来,我们还有机会交流。当然,是在……合适的场合。”约翰逊少校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伸出手与苏寒用力一握。
送走约翰逊少校不久,苏寒的宿舍门再次被敲响。
门外站着的是拉尔森、威廉姆斯、金成珉和松本健一郎。
与三个月前的剑拔弩张不同,此刻四人的神色都颇为复杂,有尴尬,有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彻底折服后的平静,甚至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激。
拉尔森作为代表,上前一步,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直视苏寒,没有了以往的挑衅,只剩下军人之间的坦诚:
“苏寒教官,我们是来……道别的。”
苏寒微微颔首,静待下文。
“这三个月……我们学到了很多。”
拉尔森的语调有些艰难,但依旧坚持说了下去,“尤其是在那场演练之后……我们才真正明白,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明白了,战争,不仅仅是装备和数据的堆砌。”
威廉姆斯接口道,语气诚恳:“您的课,和那次演练,给我们上了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课。谢谢您。”
金成珉和松本也微微鞠躬,虽然没有多言,但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苏寒看着他们,平静地说道:“失败是更好的老师。能从中吸取教训,就是合格的军人。希望你们未来,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指挥官。”
这句话,让拉尔森等人身体微微一震。
他们听出了苏寒话语中的期许,也感受到了那种超越个人恩怨的格局。
“保重,苏寒教官!”
四人齐声说完,再次敬礼,然后转身离去,步伐似乎比来时更加沉稳。
他们的到来和离去,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象征着旧有偏见和挑战的终结。
最后,苏寒独自在宿舍整理好行装。
那身华夏军装依旧笔挺,肩上的少校军衔熠熠生辉。
他环顾了一下这个住了三个月的地方,一切恢复原样,仿佛他从未来过。
但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改变。
他在西点留下了属于华夏军人的深刻印记,也带走了丰厚的“战利品”。
苏寒提着简洁的行装,站在宿舍楼下,等待着军方安排前往机场的车辆。
清晨的阳光透过古老的橡树枝叶,在他笔挺的军装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车辆尚未抵达,四周一片宁静,只有远处隐约传来的学员晨练口号声。
就在这时,他口袋里的手机突兀
第390章:小不点被绑架到缅北!大哥苏武重伤!(三章合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