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章 很好!很有精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所以,市面上其他的新能源微型车,定价五万起步,不是没道理。

    他们采购的电池并非是内部最低价,找第二梯队的电池厂大批量采购起码要2000元/kWh。

    车企至少要保证10%-20%的单车毛利润,才算健康。

    不过。

    许易倒没那么蠢。

    他问道:“内部降本研发的项目,推进到哪一步了?”

    孙鹏飞点点头:“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第一代A1电芯,产能较低,所以成本太高,内部A2电芯的研发已经正式开始。

    而且进行相当顺利,电池负极替代方案,以及电解液与隔膜材料改进都在实验了,预计可以将电池包总成本降低20%。

    届时每度电成本将降低至1440,电池包封装后总成本降低为19796。”

    …

    “另外整车架构和高压线束等装配零件,目前只能说完成度高,精简度并未做到高效。

    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降本增效,三个月内预计能精简15%成本。”

    “届时单车毛利润,预计超过16%。”

    …

    到这里。

    财务总监梁守拙说话了:

    “嗯,如果计入新能源碳积分政策补贴,每卖出一台车预计获得7.8分,按年销五万台计算,即使39万碳积分。

    碳积分通过协议转让出售传统车企,扣除20%佣金,预计可以额外收入1.2亿元左右。”

    “如果还加上地方所得税返还……”

    ……

    许易抬手,示意已经不用再算下去了。

    这些成本与回报率,在公司内部早已列过报表。

    直接讲结论——

    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只需要销售出五万台车子。

    即可原地回本。

    在此基础上,还有16%的单车毛利润。

    以及碳积分与新能源国家补贴。

    况且。

    这个毛利润,随着产量增大,产线工艺改进还可以提升。

    这么一算就有点恐怖了,因为新能源国补,足足有单车两万。

    无疑是新能源造车最好捡钱的时期!!

    当然。

    大额补贴也会逐渐退坡,还要结合市场竞争来看。

    某些车企从研发立项到车子上市,再到退市,甚至也没卖出五万台。

    说白了——蔡!!

    在各种地方资源灌注,国家补贴力度最大的时期,用最贵的价格采购供应链零件和电池包,丝毫没有设

第57章 很好!很有精神!-->>(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