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老奴一家五口,灾年倒饿死了四个,父母先去,独老奴一人留存。”
“若是有进项,莫说一年上百两,便是三五两也够乞活了,老奴自也不用随军乞活,成了阉人....呸呸呸,老奴这说的什么话呢!”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强自挤出了一抹笑容:“若不入宫,哪里又能来伺候万岁,这可求都求不来的福分......”
“好了,别说了!”朱棣听着这话,只觉喉咙有些酸涩,他倒是知道侯显是孤儿,但没想到身世也是这么惨。
可仔细想想,与他同时代的,又有几个日子能过好的,若非他爹是朱元璋,指不定他早就饿死在了乱世之中。
但那是乱世,现在即便不算盛世,也算承平之年,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不过有一点是让朱棣有些惊讶地,“你是说琼州一个做苦力的,一个月都有八九两进项?”
要知道明朝官员虽然工资低廉,但养家绝对没问题,一个月八九两,折算粮价,可是相当于现在朝廷定下从四品官员俸禄!
在大明境内一个月光是买粮食,就能买上十几石,养活几十口人都没问题!
只需要干上一年,就能在大明境内买上十来亩良田,干个十几年就能成小地主!
饶是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里的恐怖薪酬给惊到了。
怪道不得这里的百姓不敢犯禁,外地的百姓甘愿偷渡也要来了。
琼州的薪酬已经超过了大明这么多,寻常百姓谁能忽视这种高薪?
在他问话中,侯显点了点道:“此事千真万确,都是老奴方才打听来的!不仅百姓,便是琼州公务员,一年也是上百两银子进项!”
“说来也怪,琼州小小一块地方,哪来这么多白银......”他正说着,朱棣却道:
“无须再言,你现在立刻去寻管事的,托他给我买一本《国富论》来!”
“可是陛下,天色已经晚了......”“多嘴,让你去你就去!”
“是!”侯显忙不迭的行出了房间,朱棣则是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灯光,目光幽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与此同时,好不容易得到了自由时间的好圣孙朱瞻基,也悄悄敲响了杨荣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