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陶灶——永不熄火;一个净瓶——每日换泉;一座味训碑——刻着“至味即本味”。
奇怪的是,凡在味庐前诚心祈愿的灶户,回家后火苗总特别旺;偷奸耍滑的,锅底会莫名发霉。人们说:“阿蛮娘娘尝着灰呢!”
神职·啖味巡灶
阿蛮的神职很特别:每日清晨尝百家灶头灰,通过灰烬辨火功、知用心;午间品市集食材,指尖一触便知是否违时;傍晚立街口闻万家炊烟,烟色不正必登门查看。
最妙的是调解“口味官司”:北人嫌南菜甜,南人怨北食咸。阿蛮取两地水米同灶蒸饭,饭成各奉一碗:“本是同根生,何分咸与甜?”二人尝后赧然——原来一样的米一样的水。
神迹·箸间禅机
阿蛮的神迹从不惊天动地:小儿吃饭撒米,父母哄道:“阿蛮娘娘看着呢!”米粒立刻回碗;游子思乡情切,忽闻邻灶飘来故乡蒸糕味,循香而去竟是同乡;甚至两家争一块好姜,姜块自动裂成匀称两半。
有奸商以陈米充新,夜梦阿蛮坐于米堆
《七品啖味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