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冲压机..."老陈抚摸着熟悉的机器,声音哽咽,"是厂里那台老家伙?"
张淑芬点头:"赵刚修好的。他说这机器虽然旧,但精度还能用十年。"
老陈的儿子小陈是个机灵的小伙子,很快就在数控机床上展现出天赋。一个月后的技能展示日,他编程加工的零件精度让在场的几家小企业主都啧啧称奇。
"这孩子我要了!"一个五金加工厂的老板当场拍板,"月薪四千五,包吃住!"
老陈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张淑芬的手不住道谢。小陈的成功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涟漪迅速扩散。第二个月,报名人数增加到了二十多人。
但张淑芬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学校的运营成本高昂,仅靠零星学费难以为继。她开始每天奔波于各家企业之间,推销"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校就培训什么内容。
"张董事长,您就别白费力气了。"一家机械厂的HR直言不讳,"现在谁不知道您过去那些事?谁敢用您培养的人?"
这样的拒绝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直到有一天,赵刚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董事长!您猜谁回国了?外资企业EMC的中国区总裁林总!他听说了咱们学校的事,想约您谈谈!"
张淑芬手中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林总曾是明辉厂的大客户,后来因为质量不稳定而终止合作。工厂倒闭前,还欠着EMC一百多万货款。
"他...他不是来追债的吧?"刘明辉紧张地问。
赵刚笑着摇头:"恰恰相反。林总说,就冲您敢站出来揭露黑幕、自掏腰包办学的勇气,他愿意给个机会。"
会面安排在周五下午。张淑芬穿上了久违的正式套装,紧张得手心冒汗。EMC的林总年近六十,精神矍铄,一见面就给了她一个拥抱。
"张大姐,多年不见,您这脾气还是这么倔啊!"林总爽朗地笑道,"当年要是听我的建议改革管理,何至于此?"
张淑芬惭愧地低下头:"是我糊涂..."
"好了,过去的事不提了。"林总摆摆手,"我这次来,是想跟您谈个合作。EMC在苏州新建
职校开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