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那这个人是邓禹,另外一个人岂不是?
刘秀!?
不对,她分明记得,邓禹说那人是榜首,而榜首之人的名字分明是——刘文叔。
而非刘秀!
“公主?”听见旁边柳贤人唤自己好半天,王卓君才猛地回过神。
“哦,好的,我这里有几个问题想问。”回过神的王卓君拿着一双题纸便念了起来,一边念一边重新观察着眼前的少年。
少年生得眉目如画,一张清秀面容衬着那件半旧的衣衫。
虽然布料颜色已显黯淡,却仍能辨出是上好的料子,想是家境中落,才将这般好衣裳穿得褪了颜色。
分明是世家出身,但却能看出如今家境并不是很好。
而邓禹几乎没怎么思考,便将自己提出的几道数学题都回答了出来。
王卓君提起了兴趣,虽然眼前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东汉的开国功臣,可他现在还没有起反叛朝廷的心思,甚至还前来应聘了中央书局的编辑。
想到这里,王卓君的双眸一亮,她重新翻看着邓禹当初写的对中央书局的规划一题。
上面并没有一味地对中央书局鼓吹,但也认为,中央书局可通过对书籍的把控进而笼络住天下学子。
甚至还提到了此次考试选拔编辑的意义,让他们看到公主“朝廷用人,唯才是举”的姿态。虽然有些给自己拍马屁的嫌疑,但邓禹难怪小小年纪就已经能考入前一百。
听邓禹答完了几个博士的提问后,王卓君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的答卷写得极好,本宫很是欣赏。不过……你为何会想到‘以书局控天下’这样的策略呢?”她眉眼弯弯看上去十分亲和可爱。
但这句话却让其他人心中一惊。
几人也都看向王卓君手中那份邓禹的试卷原稿。
邓禹微微一笑,从容答道:“回公主,古籍有云:‘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如今天下学子苦于典籍难得,若朝廷能广印书籍,惠泽士林,则天下英才必归心于我朝。”
王卓君满意地
第35章 东汉的开国功臣-->>(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