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异议,便补充一条:“愿把家中罕见古籍奉上一册的话,可以有酌情加分。”
这个条件对于世家来说实在简单,对于庶民来说却难如登天,即使是有钱的商贾,也难以轻易买来稀缺古籍。
故而,听完王卓君的招考公告,也只是在朝堂上弹劾了几次,便陆续偃旗息鼓了。
因是朝中第一次对外招考,尽管是之前从未听过的中央书局,却也引来了许多太学的学子。
王莽在太学的学子中名声甚好,而王卓君虽是五岁小儿,但却改良造纸术,发明印刷术,这一名头在王莽私下派人宣传下,一时风头正盛。
等到报名截止时,王卓君看着名单上的人数都傻眼了,她本来还想在让大家坐在前殿前那一大块空地上,进行考试。
至于座椅,就更简单了,这年代大家都是席地而坐,准备些席子和书案,就够了。
又节约,还不用修建贡院,站在前殿台阶上,下面有没有作弊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居然有两万人,这么多。”王卓君皱着眉头,看着名单。
那位造纸坊的贤人如今也成了王卓君的下属,听到她的感慨,轻声道:“郡主,此次选招,太学学子悉数前来应考,仅太学学子就来了一万余人,再加上您未曾限制户籍、家世和品行,自然应考者众多。”
“品行?”王卓君很快反应过来,这个新朝仍然使用察举制,故而品行口碑也在考察之内。
王卓君犹豫了一下,皱起眉头:“我们选人,品行也不能差,等面试的时候,让人好好查查。”
看完名单,王卓君抬头看了眼贤人,这位贤人看上去有个四五十岁了,却看起来精明能干,之前便是先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得力宫女。
故而,安排建立新造纸坊的事,交给她不到五天便已经安排妥当了。
王卓君问道:“不知贤人的名讳?”
那位贤人有些惊讶,犹豫了片刻道:“奴婢入宫前,姓柳,无甚姓名。”
“那我便称你柳贤人吧。”
王卓
第29章 真正珍贵的古籍-->>(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