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眼义愤填膺的蔡邕。
    心中冷笑。
    好家伙,不愧是当世大儒!
    这演技,不去唱戏都屈才了。
    与其让那些真正的反对者发难,把场面弄得不可收拾。
    不如让自己的“托儿”先开第一枪。
    这样,话语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果然,蔡邕话音刚落。
    御座后方的珠帘内,便传来了一个雍容而又带着疲惫的女声。
    是何太后。
    “国步艰难,神器未安……”
    太后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她将那份早已准备好的懿旨,用一种哀婉而又坚定的语气,缓缓道来。
    从“阉竖乱政”到“强藩环伺”……
    从“董卓入京畿扫清宫禁”到“再造乾坤之功”……
    从“陛下冲龄未谙治体”再到“为固国本,安宗庙”……
    整篇懿旨,字字泣血,句句恳切。
    将册封董卓为相父这件事,从一件权臣逼宫的丑闻,
    描绘成了一位忧心忡忡的母亲,为了年幼的儿子和风雨飘摇的江山,不得不托庇于国之柱石的无奈之举。
    “……望相父念哀家托付之重,视陛下如己出,尽心辅弼。”
    “俾我汉室危而复安,则天下幸甚,宗庙幸甚!”
    当最后一句落下,殿内一片死寂。
    蔡邕听完,脸上现出挣扎、感悟、最终释然的复杂神情。
    他对着珠帘方向长揖及地,悲声道:
    “原来太后与陛下竟有如此深意,是臣愚钝了!”
    “为江山社稷计,臣……附议!”
    说完,他默默退回了班列。
    这一手回马枪,把所有人都看傻了。
    王允气得嘴唇哆嗦,正要上前一步,继续力争,可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
    “太……太后深谋远虑,臣……臣亦附议……”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懵了!
    他想说的明明不是这个!
    紧接着,黄琬、杨彪等一众保皇派大臣,仿佛中了邪一般。
    他们心中明明是万般抗拒,可说出口的话。
    却都变成了“臣附议”、“臣等无异议”。
    这正是系统派系支持度的恐怖之处。
    那40%的支持度,虽不足以让他们心悦诚服。
    却
第8章 尊为相父-->>(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