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小组所有一级工程师及以上人员,近六个月内个人及直系亲属大额资产变动。最高优先级。】
他关掉指令窗口,站起身来。
“高部长,我需要把航电小组的所有个人工具箱,都拿到这里来。”
这个要求让刚刚缓和一些的气氛再度紧张。
“工具箱?”沈青云几乎要失控了,“你查了电脑,现在还要查我们的工具?你到底要把我们逼到什么地步?”
“一个猜想。”杜宇泽没有理会她的质问,而是转向众人,“那个干扰器,外壳用了一种非常特殊的陶瓷聚合物。耐高温,绝缘性极强,而且几乎没有电磁信号泄露。这种材料,不是标准配备。任何人在处理它之后,哪怕再小心,身上或者工具上,也可能留下微乎其微的颗粒。”
他顿了顿,环视着每一个人。“我的程序,在某个地方,找到了这种颗粒的痕迹。”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剧烈的涟漪。人们开始下意识地检查自己的衣服,回想自己最近接触过的东西。那种无形的压力,瞬间增加了十倍。
高建军没有犹豫:“照他说的做。把所有工具箱都拿过来。”
几名警卫立刻行动。很快,二十多个大小不一、贴着各自姓名和编号的金属工具箱被整齐地摆放在会议室中央的地板上。它们曾经是工程师们最信赖的伙伴,此刻却像是一排等待审判的被告。
杜宇泽没有立刻指出那个编号。他像一个耐心的猎人,在收网前,要给猎物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心理压迫。
他踱步到那堆工具箱前,然后停下,转向了人群中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
“陈工。”
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抬起头。他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头发有些稀疏,脸上带着一丝茫然。他是陈工,陈建国,航电小组最资深的工程师之一,负责精密仪表的校准和终检。一个平时沉默寡言,除了技术问题几乎不发表任何意见的人。
“杜、杜顾问,有什么事吗?”他的声音有些小。
“没什么。”杜宇泽的语气很平和,“我只是想问问,陈工您在小组里多少年了?”
“二十六年了。”陈工扶了扶眼镜,“从这个基地建立,我就在了。”
“二十六年。”杜宇泽重复了一遍,“几乎是把一辈子都放在这里了。令人敬佩。”
沈青云皱起眉,她不明白杜宇泽想干什么。陈工是她最敬重的老前辈之一,技术精湛,为人踏实,整个航电小组的年轻人,都受过他的指点。把矛头指向他,简直是天方夜谭。
杜宇泽蹲下身,在一个工具箱前停下。箱子上贴着标签:734-陈建国。
“陈工,您负责仪表校准,对精度要求一定很高吧?”
“是,是我的本职工作。”陈工有些局促地回答。
“所以,您的工具,也一定是保养得最好的。”杜宇泽的手指划过工具箱的金属表面,“一个细小的毛刺,一点油污,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校准结果,对吗?”
“对……”陈工的额头渗出了一点汗。
杜宇泽没有再说话。他站起来,示意一名警卫。
“打开它。”
箱子被打开。里面各种工具摆放得井井有条,每一件都擦得锃亮,如同艺术品。这完全符合一个严谨细致的老工程师的形象。
沈青云忍不住开口:“杜宇
第一卷 第39章 强词夺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