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陆野的想法,这群流民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不施粥,就有可能被人拱火捅马,而施了粥,又不能只施一顿。
自己庄子的粮,本就不够,若是等不到苏定方回信,陆野也要带人出去收粮。
流民尝过甜头,可不信你庄子没有粮,定然还会闹出什么事来。
既然如此,庄外这一片林子,影响视线,容易潜藏猛兽,或强盗。
索性利用流民伐树,一来可以将树林伐干净,视野开阔。
同时庄子也能尽快收获大量木材,以后搭房子、制作工具器械、或是扩建庄子时,都用得上。
二来,也能消耗流民的体力,试问每天累得跟条狗一样,吃饱了就只想睡,谁还有心思闹事。
而且将来这帮安心伐木的流民习惯了庄子的管理,再吸纳进庄子,也是一股不错的劳动力。
一面是出力就有馒头和稀饭,只是累一些而已。
而另一面,是无尽的饥饿,以及看不到希望的绝路。
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选。
有流民还想说什么时,李义远再次高声喝道:
“若是干得好,听话受调摆的,
可以择优进庄,拜东家!”
轰!
一句话,犹如高山晨钟,振聋发聩,叫人瞬间就精神了。
几个簇拥着女眷的流民,率先上前:“我们干了!”
“我也干...”
“我也愿干!”
......
顿时满地的流民,好似荒野上的地鼠,一个个都把头伸得老高,抬手喊着。
“好!你们各自分好组,按组登记户籍姓名,来庄前领铁锯、推车!”
李义远大笑,同时安排工匠开始清理伐木工具。
找来会写字的,摆桌子开始登记人名户籍。
当然近百人的流民,也不可能,都愿意来挣那俩馒头和稀饭。
有‘志向高远’的,在观望一阵之后,便沿着来路,都散开了。
留下的足足有三十几人,且大多是带着女眷,以家庭为单位的流民团体。
......
门前解决了流民叩门的事件,庄内陆野也领着梨九找了一处干净的屋子住。
第一卷 第36章 我们干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