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拐八绕,进入了一处戒备森严的院落。
这里,便是“官督商办”的军械工坊。
迎接他的是一位锦衣卫百户,见到腰牌,二话不说躬身便拜。
进入工坊深处,一股更加炽烈的高温扑面而来,在一处厂房内,卢象升看到了让他此行最为震撼的一幕。
数门体型巨大、炮身粗壮的崭新炮胚正静静地躺在巨大的沙模之中。
这些火炮的形制,与孙元化操练的“红夷大炮”极为相似。
几十名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正围绕着其中一门炮胚忙碌着。
他们将一桶桶熔化成金红色液体的生铁,通过特殊的陶制管道,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浇淋在炮胚的内壁之上。
“大人,这便是‘生铁淋口’之术。”锦衣百户王飞鸿在一旁低声解释道,“此法可使炮膛内壁形成一层坚硬无比的表层,硬逾精钢,韧性却不减。如此铸出的炮,不仅膛压更高,打得更远,且不易炸膛,可反复使用。”
他顿了顿,语气中充满了自豪:“陛下在登莱、南昌、佛山等多地,皆设有炮坊试制新炮。一开始,各处皆有优劣。然经过摸索,唯我佛山工匠,将这‘生铁淋口’之法掌握得最为纯熟。”
卢象升缓缓走上前,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门刚刚完成淬火,尚带着余温的炮身。
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辽东的战场。
他仿佛看到了后金的铁骑排成密集的阵型,如黑色的潮水般汹涌而来。
而在这潮水面前,一排排崭新的火炮发出震天的怒吼,赤红的炮弹撕裂空气,在敌阵中炸开一团团血肉横飞的死亡之花……
一个镇,竟能孕育出如此磅礴、如此精湛的造物之力。
这股力量,源自民间,却足以撼动国运。
站在熊熊的炉火之前,感受着这股近乎蛮横的,源自百工技艺的伟力,卢象-升想起了皇帝关于广东经济的详尽分析,想起了皇帝对佛山军工潜力的断言。
直到此刻,他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彻底烟消云散。
天下之大,何事能逃过陛下的双眼?
卢象升在心中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目光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陛下端坐紫禁城,竟能洞察万里之外的岭南虚实至此……非人哉!真乃……天授之君!”
在离开佛山之后,卢象升并未返回广州,而是继续着他的“格物”之旅。
将皇帝方略图上的一个个红圈,用自己的脚步和双眼一一印证,最终在脑海中拼凑出了一副完整而震撼的南粤拼图,并彻底洞悉了皇帝派他南下,名为巡阅、实为刮骨的真正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