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章 围歼战(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旅的战士们再一次将日军逐出了阵地,但他们脚下的土地,已被自己和战友的鲜血一遍遍染红。

    接着,日军发起的第三波、第四波……进攻接踵而至。

    新七旅的兵力在急速消耗,弹药即将告罄,许多连队的编制早已打散,来自不同班排的战士自发地聚集在幸存的军官或老兵周围,形成一个个新的战斗集体,继续坚守。

    面对久攻不下的阵地,池之上旅团长又派出了战车部队。

    面对这些轰鸣着推进的铁疙瘩,八路军缺乏有效的反装甲武器。

    唯一的办法,就是组织敢死队。

    战士们默默地将七八枚手榴弹捆扎在一起,或抱起沉重的炸药包,在火力掩护下,利用弹坑与地形,向着死亡匍匐前进。

    这是一条用生命铺就的道路,十名战士冲出去,往往有八九人倒在途中。然而,只要有一人成功接近,那惊天动地的爆炸,便能暂时遏止敌军的攻势,为阵地换来片刻的喘息。

    而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数条乃至十数条年轻生命的陨落。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角力。日军的强悍,体现在其严格的训练、优势的火力与顽强的战斗意志上。

    而八路军的顽强,则深植于他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灵活机动的战术配合,以及那种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巨大牺牲精神。

    当夜幕降临时,阵地上只剩下零星的枪声。

    新七旅的战士们借着月光,在废墟中搜集着敌人遗落的弹药,照料着伤员,修复着工事。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眼神却依然坚定。

    八路军就像一颗深深嵌入太行山岩石中的铆钉,在日军的反复敲击下,钉帽已然开裂,钉体已然弯曲,却依旧死死咬着岩石,纹丝不退。

    阵地前,日军的尸体层层叠叠;阵地内,八路军的英魂也在不断累积,他们的生命,化作了阻挡敌人进攻洪流的每一块砺石。

    而在新7旅的身后,依托着太行山的千沟万壑之中,独立团、新一团、386旅主力以及成千上万的民兵和老百姓,正挥舞着铁镐与铁锹,用汗水与信念,争分夺秒地构筑起一道又一道新的防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